重慶市武隆區鄉村振興局
首頁 | 政務公開 | 渝快辦

部門街鎮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鄉村振興局 > 工作情況

農家庭院的“院”景—有看頭也有賺頭

日期:2023-02-16


農家庭院的“院”景—有看頭也有賺頭

——來自重慶日報數字報

武隆區黃鶯鄉黃鶯村,農家庭院與大山融為一體。通訊員 代君君 攝/視覺重慶


青山環抱,綠水繞村,古樸院落散布原野,雞犬之聲隔屋相聞,這是巴渝鄉村再尋常不過的景色。庭院,是村民納涼聚會的休閑之地,也是曬谷磨面的生產場所。

2月3日召開的全市農業農村委主任會議明確提出,支持發展庭院經濟,這引起了人們對如何建設鄉村庭院的關注。

在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背景下,怎么讓更多村民參與庭院的建設?又該如何確定庭院的風格?以及如何發展“庭院經濟”?帶著這些問題,重慶日報記者展開了調查。

有資金補助,有設計師提供方案

為啥還有部分村民不愿改

“庭院經濟”到底如何選擇

在庭院建設中,又應該發展什么樣的“庭院經濟”?

在武隆區羊角街道永隆村,51歲的王天魚過去在深圳務工,前些年因為小孩讀書返鄉后,他便開始打理起自家的庭院來。

“前前后后種了豬腰棗、櫻桃、枇杷等,可以說從春天到秋天,基本上都有果子可以采摘?!彼f。

后來,他又在院子里搞過面條加工和豆干加工?!袄麧欉€行?!蓖跆祠~說,以面條為例,每天最高能賣400把,利潤約在1000元左右。但好景不長,有村民花了幾萬元購買了一臺中大型面條機,一天可生產3-5噸面條,這樣王天魚的生意就沒法做了。

面條加工偃旗息鼓后,王天魚又看上了豆干加工,他買來了石磨、豆腐箱、鹵水箱等設備,開起了豆干加工作坊。在他的帶動下,有幾戶農戶也發展起了豆干加工作坊,但大家沒有想過聯合起來把產業做大做強,因而生意也沒有太大起色。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在我市鄉村,“庭院經濟”有多種發展模式:

一是種植養殖模式,即種菜種瓜、種花種果、養殖雞鴨等,這是較為普遍的傳統“庭院經濟”,投入成本比較低,收入也不太高。

二生態循環模式,通常以沼氣為核心,圍繞種植、畜牧、水產業等進行循環生產。

三是加工作坊模式,即在庭院中建立小型加工廠,進行農產品或手工藝品加工。

四是休閑產業模式,比如在庭院及其周邊開辦農家樂,或者提供休閑度假、鄉村研學等服務,主要適合離城市較近的農戶。

發展什么樣的庭院經濟,這也很難有定論。種果種菜,雖然能夠增加收入,但因為上不了規模,銷售可能出現問題;開辦加工作坊,收入較為可觀,但容易對環境造成影響;提供餐飲、休閑服務,如果當地沒有鄉村旅游作為依托,則難以為繼。

“選擇何種模式,還是應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笔修r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政府應發揮引領和幫扶作用,幫助農戶做好‘庭院經濟’的規劃和建設實施,同時做好宣傳推介,吸引城市消費者來賞花采果、休閑度假,進而推動‘庭院經濟’的發展?!?/span>

記者手記>>>

小庭院大講究

建設庭院,既可以改變鄉村的風貌,也可以豐富農民的增收途徑。庭院雖小,卻是折射鄉風文明、產業興旺的大事。

究竟打造什么樣的庭院才能讓農民滿意?在記者看來要做好三個方面。

一是要充分尊重農民意愿,變“要我干”為“我要干”,這樣才能點燃他們的建設熱情,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建成既有特色又符合實際需求的庭院。比如,榮昌區觀勝鎮銀河村的庭院怎么改,應該讓村民和設計師、施工方商量著辦,這樣才能得到村民的支持。

二是庭院改造要注重巴渝特色,做到“神形兼備”。以墊江沙坪鎮畢橋村為例,當地在實施庭院改造時,通過政府引導,利用小青瓦、古門窗、青石板等鄉土元素,打造富有巴渝特色的農家小院,鄉愁滿滿。同時,把家規家訓、家風故事、村莊記憶、傳統民俗等元素融入庭院,讓庭院成為傳承鄉土記憶和留住鄉愁情懷的文化載體,讓鄉村更有內涵。

三是把美麗庭院改造和發展“庭院經濟”結合起來,兼顧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大足區智鳳街道八里村在改造庭院時,引導農民從過去種花種草變為如今的發展微菜園、微果園,既美化了環境,又增加了收入。

一言以蔽之,建設庭院涉及農村生產、生活、生態各個方面,不僅要塑形,還要鑄魂;不僅要“富口袋”,更要“富腦袋”,這樣才能讓生態美起來,環境靚起來,鄉韻濃起來,產業旺起來。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國務院部門網站

地方政府網站

市政府部門網站

區(縣)政府網站

武隆區部門街鎮網站

其他網站

強姧伦久久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