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武隆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

部門街鎮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政務公開 >法定主動公開內容 >政策文件

[ 索引號 ] 115002320086905019/2023-00048 [ 發文字號 ]
[ 主題分類 ] 建設規劃 [ 體裁分類 ] 其他
[ 發布機構 ] 武隆區規劃自然資源局
[ 成文日期 ] 2023-12-07 [ 發布日期 ] 2023-12-07

武隆區國土空間生態保護修復規劃(2021—2035年)政策解讀

一、文件制定背景和依據

為統籌謀劃國土空間生態保護修復工作,落實《重慶市國土空間生態保護修復規劃(20212035年)》,科學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修復,按照《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關于開展區縣級國土空間生態保護修復規劃編制工作的通知》(渝規資〔2022161號)要求,結合我區實際,我局牽頭編制完成了《武區國土空間生態保護修復規劃(20212035年)。

二、文件主要內容

(一)關于本底分析。為摸清武生態本底情況,圍繞三方面展開生態系統綜合評價:一是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及國土空間開發適應性評價。全區97.04%以上的區域屬于生態保護重要性和極重要性地區,呈全域生態保護重要等級高的特點。二是生態系統恢復力評價。全區生態系統恢復力總體水平較高。其中恢復力中等及以上區域總面積為2475平方公里,占全區面積的85.67%。三是生態系統退化評價。全區退化狀況整體表現良好,生態系統功能總體處于較高水平,生態系統結構退化以未退化為主。

(二)關于規劃目標。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修復,保持山水生態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建立健全生態保護修復體制機制,優化全區“兩帶多廊多綠核”生態安全總體格局,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鄉人居環境更加優美,建成山清水秀美麗生態新城。2025年,“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示范區建設成效顯著,努力把武隆打造成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美麗武隆建設取得明顯成效。2035年,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和“美麗中國”建設的示范樣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基本實現,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需要。規劃指標方面,從生態保護和生態修復兩個層面構建10項指標。

(三)關于總體布局。依托武隆區良好的生態資源本底,貫徹落實主體功能區戰略,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各類自然保護地為重點,構建烏江、芙蓉江兩大生態帶,大溪河、石梁河、清水溪、郭溪溝等多條生態廊道和桐梓山、彈子山等多個生態綠核為支撐的兩帶多廊多綠核”生態格局。同時尊重自然地理格局,按照保證流域單元的完整性,以大型山脈、重要山體為補充,銜接落實上位規劃,統籌劃定仙女山生物多樣性生態屏障區、烏江沿岸城市品質提升區、芙蓉江生態涵養區、桐梓山生態屏障區、大溪河-白馬山生態農業提升區“五大片區”

(四)關于重點工程。根據全區“兩帶多廊多綠核”的生態保護總體格局,聚焦全區生態、農業、城鎮以及礦山等主要生態問題和主攻方向,按照提高生態質量、改善生態功能、提升生態品質、促進和諧發展的規劃目標和重點任務,統籌謀劃布局森林質量精準提升、烏江生態廊道水環境整治和水生態修復、全域土地綜合治理、礦山生態修復、武隆城市生態品質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改善等6項重點工程13個重點項目,切實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項目總投資估算為229186萬元。其中積極爭取中央和市級等上級資金投入占比約70%,區級資金投入占比約10%、爭取社會資金投入占比約20%。

(五)關于保障措施。從六方面切實保障規劃落地實施:一是落實組織體系,構建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工作協調機制;二是建立政策保障,建立區域協調、部門協同、上下聯動的生態修復規劃實施機制;三是加強技術支撐,加強理論方法體系與相關標準的建立;四是嚴格評估監管,建立國土空間生態修復檢測、評估、管控、考核等全生命周期的適應性監管體系;五是強化資金保障,開展多元資金籌措渠道;六是鼓勵公眾參與,營造全民保護生態環境的良好社會氛圍。

三、文件的主要用途

區國土空間生態保護修復規劃》是武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重要專項規劃,是一定時期內生態保護修復任務的總綱和空間指引,是爭取各級生態保護修復專項資金和政策支持的依據,集中體現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區國土空間生態保護修復的本底分析、規劃目標、總體布局、重點工程和保障措施。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國務院部門網站

地方政府網站

市政府部門網站

區(縣)政府網站

武隆區部門街鎮網站

其他網站

強姧伦久久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