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專題專欄 > 看效果?對標國際先進優化營商環境

重慶市武隆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武隆區2022年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重點任務清單的通知

日期:2022-08-30

重慶市武隆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關于印發武隆區2022年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重點任務清單的通知


各街道辦事處,各鄉鎮人民政府,區政府各部門,有關單位:

《武隆區2022年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重點任務清單》已經區政府第23次常務會議審議,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

???????????????????????????????????????????????????????????????????????重慶市武隆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2823日?????

(此件公開發布)


武隆區2022年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重點任務清單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市委、市政府關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決策部署,認真落實《重慶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重慶市2022年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重點任務清單的通知》(渝府辦發〔202266號)要求,持續深化營商環境創新試點,進一步助力市場主體紓困解難,更大激發市場活力和發展內生動力,制定本任務清單。

一、營造優質有序的市場環境

(一)深化準入準營一體化改革,加強跨部門業務協同和數據共享,優化辦事流程和在線系統,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企業開辦和注銷服務。(牽頭單位:市場監管局)

1. 優化“渝快辦”平臺開辦企業“一網通”專欄和“E企辦”APP小程序功能,拓展系統可辦業務范圍,推動社保登記后續環節“一網通辦”和企業變更登記“全程網辦”,提升開辦企業服務數字化水平。

2. 探索推行企業辦事“一照通辦”,強化電子營業執照跨行業、跨領域互認互用,通過共享調用市場主體相關信息,實現僅憑電子營業執照即可辦理相關政務服務事項。

3. 開展“一照多址”“一證多址”改革,便利企業分支機構、連鎖門店信息變更,降低市場準入、準營制度性成本。

4. 鼓勵銀行減免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開戶費用,取消或減少部分票據業務、賬戶服務、轉賬匯款等手續費用,降低企業經營成本。

5. 建立完善市場主體對市場準入隱性壁壘的投訴、處理和回應機制,及時反饋投訴處理結果。

6. 進一步深化企業簡易注銷改革,優化企業注銷“一網通”平臺功能,簡化注銷程序,精簡注銷材料,提供免費發布注銷公告渠道。

(二)壓減水電氣訊接入服務辦理環節和時間,加快設置綜合服務窗口,強化政企信息共享,推動水電氣訊視“一站式”辦理,不斷提升供水、供電、供氣、互聯網服務的可靠性。(牽頭單位:區經濟信息委、區城市管理局、區水利局、區政務辦、區融媒體中心、國網重慶武隆供電公司)

7. 將低壓小微企業辦電的創新舉措延伸至10千伏高壓供電客戶,城鎮地區小容量客戶接電環節壓縮至2個(受理答復和簽約接電)。

8. 獲得用氣全流程辦理總用時不超過12個工作日(不含工程施工時間)。

9. 縮減互聯網報裝服務時限,對具備接入條件的,城鎮區域用戶全流程總用時不超過36個小時,農村區域用戶全流程不超過72個小時。

10. 推動供水、供電、供氣、通訊、有線電視等市政公用服務事項進駐政務服務中心,設立水電氣訊視等市政公用服務報裝綜合受理專窗,實現水電氣訊視等市政公用服務報裝“一窗綜辦、一表申請”。

11. 整合水電氣線下服務資源,共享營業網點,開設水電氣聯辦窗口,組織窗口人員開展聯辦業務交叉培訓,建立跨行業工作協同平臺。

12. 在“渝快辦”平臺上線市政公用服務報裝模塊,建立水電氣訊線上“一站式”服務渠道,報裝材料共享共用,實現聯合報裝、維修、繳費、查詢等業務一次申報、一網通辦、一站辦結。

13. 依托“渝快辦”、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公共數據資源管理等平臺,進一步融合政務服務信息資源,常態化自動推送開辦企業、規劃許可和施工許可等信息。供水、供電、供氣服務機構在項目前期獲知企業相關需求,提前開展配套管網工程規劃建設,企業提出用水用電用氣申請后即可“一鍵接入”。

14. 對供水、供電、供氣等市政接入工程涉及的建設工程規劃許可、市政設施建設類許可、綠化許可、涉路施工許可等行政審批事項全程在線并聯辦理,對符合條件的事項實行告知承諾并加強事中事后監管。

15. 完善服務中斷應急機制,保障供水、供電、供氣、互聯網服務可靠性,不斷提高供應服務水平。

(三)加強金融服務體系建設,創新金融產品與服務模式,提升特色金融服務水平,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提高企業融資便利度,有效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牽頭單位:區經濟信息委、區財政局、區金融服務中心、人行武隆支行、武隆銀保監管組

16. 推動應急轉貸擴面,鼓勵更多銀行開展轉貸合作,探索開展跨行轉貸。修訂出臺應急轉貸周轉金政策,對“專精特新”企業免收資金使用費,降低企業“過橋”融資成本。

17. 提升動產和權利擔保融資效率,持續做好動產和權利擔保統一登記工作,便利開展機動車、船舶、知識產權等動產和權利擔保融資。

18. 創新金融產品與服務模式,深入推進“銀稅互動”、知識價值信用貸款、商業價值信用貸款等系列金融產品,持續擴大信用貸款規模。探索數字貨幣、移動支付等電子支付創新應用與服務。

19. 進一步發揮“信易貸·渝惠融”“渝快融”“長江渝融通”等平臺作用,提升大數據融資產品服務能力,促成銀企高效對接。全面推進首貸續貸中心、金融服務港灣建設,進一步下沉金融服務重心、延伸金融服務觸角。

20. 推進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點,立綠色項目(企業)庫,引導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綠色債券。用好“長江綠融通”綠色金融大數據平臺,開展綠色金融數字化探索。

21. 支持普惠金融示范發展,創建普惠金融發展示范區,探索財政支持普惠金融發展的有效模式。

22. 修訂出臺融資擔保降費獎補政策,降低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擔保費率。推動金融機構減費讓利,有效傳導貨幣投放、稅收減免、財政獎補等政策紅利。

23. 完善地方金融法治建設,推進金融審判改革,加強金融審判專業化建設。

(四)持續清理破除政府采購領域不合理門檻和限制,全面提升電子化水平,降低供應商交易成本,進一步推動交易活動規范化、制度化、便利化運行。(牽頭單位:財政局)

24. 進一步加強和規范政府采購投標(響應)保證金、履約保證金及預付款保證金管理。探索在政府采購領域應用電子保函,引導以企業信用替代各類保證金,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提升政府采購活動便利度。

25. 簡化供應商資格條件形式審查,試行供應商基本資格承諾制,通過承諾函取代政府采購基本資格條件相關證明材料,提高政府采購效率。

26. 貫徹落實重慶市政府采購常見違法違規行為清單,通報政府采購中常見不規范行為,有效指導采購各方合法依規參與政府采購活動。

(五)加快推進招標投標智慧監管平臺、招標文件標準化建設等工作,加快推進工程建設領域招標投標紅名單、不見面開標及投訴處理等機制建設,抓好網上中介服務超市運行管理。(牽頭單位:區政務辦

27. 推進招標投標智慧監管平臺建設,推動完善開標評標活動、異議投訴事項在線辦理等功能,不斷提升招標投標監督智能化水平。

28. 加快制定公路、水利工程勘察設計等領域的標準招標文件,進一步提升工程建設項目招標文件標準化建設水平。

29. 構建工程建設領域招標投標申報、認定、發布常態化機制,推動紅名單覆蓋工程勘察、設計、施工、監理及招標代理領域。

30. 推廣應用不見面開標方式。

31. 進一步全公平有效的投訴機制,提高投訴受理處理質量和效率。

32. 規范網上中介服務超市運行管理,做好咨詢解讀和宣傳推廣工作,加快實現“應進必進”。開發移動端APP,優化完善網上中介服務超市平臺功能,推動與“渝快辦”平臺深度融合。

(六)強化“智慧人社”信息化建設,完善公共就業服務供給機制,健全靈活人員就業服務體系,積極打造爭議“一站式”多元化解機制,依法化解勞動爭議。(牽頭單位:人力社保局)

33. 積極推進“智慧人社”信息化建設,梳理細化業務流程,強化數據交互和共享,加快實現人力社保部門業務系統與“渝快辦”平臺互聯互通。

34. 把靈活就業、共享用工崗位信息納入公共就業服務范圍,對設立勞務市場、零工市場或在各類招聘會開設靈活就業專區給予支持、提供便利。優化“互聯網+就業”服務,提升公共就業服務的可及性、精準度、便利。

35. 建立完善失業人員就業幫扶制度,定期提供職業介紹、職業指導、創業服務,推介就業創業政策和職業培訓項目,對就業困難人員提供就業援助。

36. 建立健全勞動力市場調解與仲裁、仲裁與勞動保障監察執法銜接機制。在勞動爭議多發的鄉鎮(道),持續做好和諧勞動關系三方委員會相關工作,推進在部分鄉鎮(道)建立勞資雙方+調解組織三方調解中心。

37. 啟動建立勞動關系風險分級預警機制,加強對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勞動關系風險隱患的監測和定期排查,避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

38. 為靈活就業人員提供規范有序的求職招聘、技能培訓等專業化服務,逐步實現靈活就業的從業人員納入社會保險制度保障。

二、營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

(一)建立完善監管規則和標準,創新監管方式,全面實施“雙隨機、一公開”監管、“互聯網+監管”和信用分級分類監管,提高監管的精準性和有效性。(牽頭單位:市場監管局)

39. 持續開展公平競爭審查第三方評估,深入推進公平競爭審查交叉互評。開展公平競爭審查抽查、督查和考核,強化制度剛性約束。

40. 逐步擴大“雙隨機、一公開”聯合抽查覆蓋面,統籌制定聯合抽查計劃并組織開展聯合抽查。建立完善“檢查對象名錄庫”“執法檢查人員名錄庫”并實行動態管理。

41. 依托市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加強對市場主體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確認、行政裁決、行政獎勵、行政檢查等信息歸集,并全量記于企業名下。對于依法可公示的信息,通過“信用中國(重慶)”網站、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100%進行公示。

42. 啟用“互聯網+監管”聯合監管模塊,制定部門聯合監管任務,探索構建市場主體全生命周期監管鏈。試點市場監管領域重點監管事項清單化管理。充分利用各類智慧監管平臺,以智促管,提升監管效能。

43. 創新社會共治監管模式,打造市場主體的“健康碼”、重點商品的“溯源碼”、重點人員的“警示碼”,加快形成“一企一碼”“一品一碼”“一人一碼”,唱響“山城有信”品牌。

44. 實施信用分級分類監管,在消防安全、食品藥品、生態環保、水土保持、醫療衛生、工程建設、招標投標、安全生產、價格、統計、財政性資金使用等重點領域,建立完善行業信用監管標準化工作規范。推動公共信用綜合評價在“雙隨機、一公開”等監管工作中運用。

45. 堅持監管規范和促進發展并重,對無人駕駛、人工智能、氫能等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量身定制監管規則和標準,明確質量與安全底線。

(二)進一步健全繁簡分流機制、案件流轉銜接機制,加強小額訴訟程序適用,推動商事仲裁程序改革,著力提升司法解決糾紛的質量效率。(牽頭單位:區法院

46. 制定關于加強小額訴訟程序適用的意見,積極引導適用小額訴訟程序,提高審判效率、節約司法資源。

47. 深化民事二審繁簡分流改革,進一步明確民事二審案件繁簡分流標準、流程,推動二審案件簡案快審、繁案精審,提質增效。

48. 出臺完善上訴案件流轉銜接意見,明確一審、二審法院工作職責和流程,壓縮上訴案件流轉時間。

49. 推動商事仲裁程序改革,完善商事仲裁與調解、訴訟的銜接。健全仲裁員選任機制,保障仲裁組織公正性。探索仲裁快速裁決機制,提升仲裁質量效率。

50. 靈活運用書面、電話、視頻會議、現場會議等方式開展證據交換、庭前調解等各種庭前活動,圍繞爭議焦點進行集中審理,避免多次延期開庭。

51. 積極探索人工智能、電子簽名技術司法應用,在無紙化立案、電子送達、在線調解、在線庭審、無紙化辦案等方面加快平臺和機制建設。

(三)擴大適用快速審理案件范圍,暢通程序轉換環節,縮短審理時間,推動以市場化方式降低處置成本,持續鞏固“府院”協調機制,提升破產案件辦理質效。(牽頭單位:區法院

52. 推行破產案件繁簡分流,擴大適用快速審理案件范圍。優化破產清算和重整之間的程序轉換,縮短案件審理時間。推動線上查詢破產企業財產信息,提升辦理效率。

53. 推廣以網絡拍賣方式處置債務人財產,規范破產管理人處置行為,提高財產處置效率。鼓勵和規范網上債權人會議、網絡申報債權等方式,降低破產費用。落實破產案件財產處置稅費減免政策,規范破產程序中的涉稅事宜。

54. 持續鞏固“府院”協調機制。推動和保障破產管理人依法履職。優化破產案件財產解封及處置機制。健全企業重整期間信用修復機制。提高債權人對破產程序的參與度。

(四)完善知識產權政策體系,提升知識產權創造質量和運用效益,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強化知識產權公共服務能力。(牽頭單位:區科技局、區市場監管局

55. 貫徹落實《重慶市專利促進與保護條例》《重慶市知識產權強市建設綱要》《重慶市高價值發明專利三年提升行動計劃(20222024)》。

56. 充分發揮知識產權保護平臺作用,提高全鏈條知識產權保護能力。

57. 開展知識產權領域以信用為基礎的分級分類監管試點,探索建立代理機構誠信檔案制度,依法依規實施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

58. 深入實施高價值發明專利質量提升行動,健全產業和企業專利導航決策機制。

59. 設立商標品牌指導站,建設地理標志品牌館。

三、營造透明便利的開放環境

重點圍繞創新創業、人才流動、市場開放、基本公共服務、生態環境、交通出行等領域,全面提升城市的承載力和競爭力,提高企業群眾的滿意度和獲得感。(牽頭單位:發展改革委、區教委、區科技局、區經濟信息委、區民政局、區人力社保局、區商務委、區文化旅游委、區衛生健康委

60. 推進人工智能、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等領域重點項目,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61. 貫徹落實關于推進新時代人力資源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

62. 深入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

63. 貫徹落實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推動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體化建設。

64. 推進學區化、集團化辦學,充分發揮優質教育資源的引領和輻射作用,加快推進教育均衡優質發展。

65. 實施醫院綜合能力提升行動。

66. 開展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升行動,實施家庭養老床位建設試點,推進鄉鎮養老服務中心建設。

四、營造高效便捷的政務環境

(一)加快推進政務服務事項通辦改革,深化“全渝通辦”。持續推進電子證照、電子簽名、電子簽章互認共享,打造“渝快碼”服務體系。(牽頭單位:區政務辦

67. 深化“全渝通辦”,統一事項清單、辦事指南、審核要點、工作規程、綜合窗口設置和系統支撐,優化數字政務服務供給,構建“標準統一、就近交件、協同辦理、一次辦成”的政務服務新模式。

68. 建立完善數據共享協調機制,推進跨部門、跨層級以及社會第三方數據共享,探索依托居民身份證、法人統一社會信用代碼證建立“一人一檔”“一企一檔”。

69. 擴大電子證照應用領域,提升在線身份認證、電子發票、電子收據等應用覆蓋率,通過直接取消證照材料或數據共享、在線核驗等方式推廣“免證辦”服務。

70. 完善統一的電子簽名印章系統,在政務服務中心推廣電子簽名、電子印章應用。積極推動業務系統電子歸檔功能建設,逐步推進“辦結即歸檔”模式,推動政務服務事項電子文件歸檔“應歸盡歸”。

71. 拓展企業群眾身邊的政務服務,推動與企業和群眾日常生產生活緊密相關的高頻政務服務事項向鄉鎮(街道)延伸。

72. 關注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需求,建立健全預約上門服務、幫辦代辦等服務機制。拓展基層政務服務和便民服務網點,優化自助辦事服務體驗,鼓勵拓展工作日延時、休息日預約等服務。

73. 綜合運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實現申請材料預審、表單自動預填等智慧政務應用,提升“渝快辦”服務效能。加快推進“渝快碼”建設,協同推進居民服務各類卡、碼、證融合。在教育衛生、交通出行、文化旅游等領域打造“渝快碼”應用場景,豐富“住、業、游、樂、購”等數字生活場景,推進“渝悅生活”專區建設。

(二)持續優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服務,推動逐步實現全流程電子化。優化施工圖設計審查、聯合竣工驗收等辦理環節,進一步完善工程建設領域風險分級分類管控機制和糾紛仲裁調解機制。(牽頭單位:住房城鄉建委)

74. 優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系統,擴大工程建設領域電子證照應用情景,逐步實現各領域數據實時共享,全市工程建設項目行政審批、技術審查、中介服務、市政公用服務報裝接入等“一網通辦”。

75. 建立免于施工圖設計審查的正面清單,清單外的沿用原施工圖設計審查制度。建立完善分類審圖機制,優化施工圖審查流程。

76. 完善工程質量安全風險管控機制,根據項目類型、結構安全、質量缺陷可能性、施工安全風險性,對項目進行風險等級劃分,實施差異化、精準化安全管理措施。針對不同風險的工程項目,進一步簡化審批程序,提高審批監管效率。

77. 完善工程建設領域糾紛仲裁機制,強化專家庫和仲裁員隊伍建設,提升工程建設領域糾紛仲裁的處理能力、公信力和辦事效率。

(三)全面提速政府投資項目前期工作,優化“多規合一”業務協同平臺,加大部門協同力度。推進“互聯網+不動產登記”,深化“一窗辦理、即辦即取”,完善不動產登記涉及的政務信息共享和核驗,推動不動產登記與市政公用服務并聯辦理。(牽頭單位:規劃自然資源局)

78. 優化“多規合一”業務協同平臺,完善空間協同論證實施細則,推動部門信息共享,提高協同效率。推動“多規合一”生成項目,強化生成項目成果運用,建立空間協同意見與審批流程優化銜接機制,已開展的專項論證成果在后續辦理項目審批時可直接運用,提高審批效率。

79. 推動常用不動產登記業務可通過“渝快辦”等平臺線上申請,部分業務實現“全程網辦”,高頻不動產登記業務實現“最多跑一次”。

80. 全面實現存量房屋登記、交易和稅收“一窗辦理、即辦即取”,加快實現存量房轉移登記稅、一次性合并繳納。

81. 推動不動產登記信息共享集成和系統功能調整,逐步實現并強化部門系統對接和信息實時互通,推動居民身份信息、公證信息和不動產交易完稅信息等共享和核驗。

82. 進一步推廣應用不動產登記電子證明和電子印章,擴大抵押登記“不見面辦理”合作金融機構名單。

83. 逐步實現市政公服務實施主體信息共享,推動不動產登記與水電氣等市政公服務過戶辦理的聯結方式,推動“不動產+電力”同步過戶。

84. 制定不動產登記、租賃等相關政策法規公開目錄清單,加快實現相關政策法規網上公開查詢。

(四)優化辦稅體驗,提升辦稅便利度,探索監管服務新模式,實現納稅繳費更便利、稅收服務更優質、稅收執法更規范。(牽頭單位:財政局、區稅務局)

85. 優化電子稅務局環境保護稅、印花稅等申報功能,探索推行“十七稅合并申報”,提升申報便利度。

86. 依托電子稅務局,探索多繳退稅業務由稅務機關自動推送退稅提醒,納稅人在線辦理確認、申請和退稅,提升退稅便利度。

87. 完善電子發票服務保障體系,免費向納稅人提供發票稅控設備(稅務Ukey)及開票軟件(增值稅發票開票軟件稅務Ukey版),通過電子稅務局、增值稅發票綜合服務平臺、增值稅電子發票公共服務平臺等為納稅人提供電子發票申領、開具、交付、查驗等服務,便利電子發票使用。

88. 擴大“非接觸式”服務范圍,持續拓展辦稅繳費網上辦事項清單。

89. 優化稅費優惠政策精準推送機制,完善稅費政策宣傳輔導標簽體系,實現稅費優惠政策的系統集成、精準定位、智能推送,幫助納稅人繳費人便捷了解政策,促進政策落實。

90. 探索遠程咨詢和辦稅輔導新模式,納稅人繳費人可直接通過電子稅務局、征納互動平臺等遠程發起稅費咨詢求助,實現“辦問協同”,提升咨詢便利度。

五、營造風清氣正的政商環境

(一)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招商引資等活動中依法誠信履約,進一步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業賬款問題,持續開展失信被執行人涉政府機構專項治理。(牽頭單位:法院、區發展改革委、經濟信息委)

91. 強化政府投資項目審核和企業投訴核查辦理,督促推動各級政府部門、事業單位及時支付采購中小企業的貨物、工程、服務賬款。加強大型企業應付賬款管理,對濫用市場優勢地位逾期占用、惡意拖欠中小企業賬款行為,加大聯合懲戒力度。

92. 建立涉政務誠信案件發現、推送和發布機制,建立涉政府部門、事業單位案件督辦制度,加大涉政府部門、事業單位案件風險監管,形成涉政府部門、事業單位案件執行長效機制。

(二)著力完善常態化政企溝通聯系機制,為市場主體提供全方位政策咨詢和投訴舉報渠道,依法解決市場主體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牽頭單位:政府辦公、區委統戰部、區政務辦、區工商聯)

93. 建立區政府領導常態化入駐區政務服務中心工作機制,20224-12月,區政府領導班子成員輪流入駐區政務服務中心開展現場辦公、并聯審批,更好滿足企業和群眾辦事需求。

94. 建立領導干部聯系民營企業、商(協)會工作制度,落實1名區領導聯系、1個區級部門牽頭、1名科級干部負責的“1+1+1”聯系服務模式,深入企業開展大調研、大走訪活動,從政策落實、優化環境、資金保障、項目建設、開拓市場等方面幫扶企業(商會協會),“一企一策”幫助企業走出困境。

95. 堅持非公經濟人士接待日制度,面向非公企業和商會組織負責人了解行業發展狀況、聽取意見建議、收集困難訴求。召開穩企惠企政策解讀會,幫助企業用足用好政策。

96. 依托非公經濟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定期邀請直屬商會負責人和工商聯兼職班子成員列席,協調解決民營經濟領域突出困難訴求,推動政策落地。

97. 落實企業家參與涉企政策制定機制,制定民營經濟政策時,充分征求民營經濟人士意見,幫助民營企業獲得更多政策支持。

98. 推動“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聯動,開展政務服務滿意度抽查回訪。

99. 設置“辦不成事”反映窗口,提供疑難復雜問題兜底服務。建立健全對群眾投訴問題的辦理程序和督辦機制。

100. 推進“渝快辦”平臺、E企惠”等惠企服務系統建設,主動甄別符合享受優惠政策條件的市場主體,實現政策智能匹配、精準推送,企業應享盡享、免申即享。

六、加強組織保障

(一)健全推進機制。充分發揮區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作用,及時協調解決重點難點問題。區級有關部門要及時細化改革措施、加強協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健全工作機制,圍繞市場主體需求,創新工作舉措,認真抓好各項改革任務落地落實。對不符合優化營商環境要求的地方性法規規章、行政規范性文件和其他政策文件,區級有關部門應及時清理或提出修改意見,按程序報請修訂或廢止。

(二)狠抓政策落地。區級有關部門及時掌握政策落地執行情況,協調解決推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認真總結可復制可推廣的政策措施。區營商辦、區政務辦大明察暗訪力度,圍繞重點改革目標任務、窗口運行情況及宣傳培訓情況等開展督查督辦,形成督查整改清單,督促整改優化。以企業滿意度為導向,進一步完善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方案。

(三)營造良好氛圍。充分運用政府門戶網站、政策直通車等,及時發布各項改革政策舉措、政策圖解、辦事指南等信息,積極開展政策解讀。健全“常態化宣傳+重要節點專題宣傳”機制,大力宣傳改革經驗做法和取得的成效,營造“人人都是營商環境、事事關乎營商環境”的濃厚氛圍。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國務院部門網站

地方政府網站

市政府部門網站

區(縣)政府網站

武隆區部門街鎮網站

其他網站

強姧伦久久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