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政務公開 > 法定主動公開內容 > 規劃信息 >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

[ 索引號 ] 11500232K34595247M/2023-00013 [ 發文字號 ]
[ 主題分類 ] 國民經濟管理、國有資產監管 [ 體裁分類 ] 規劃計劃
[ 發布機構 ] 武隆區發展改革委 [ 有效性 ]
[ 成文日期 ] 2023-01-31 [ 發布日期 ] 2023-02-17

重慶市武隆區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3年計劃草案的報告


各位代表:

受區人民政府委托,現將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3年計劃草案提請大會審查,并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2022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之年,是黨的二十大隆重召開之年,也是全國經濟遭遇多重沖擊、極為不易的一年。一年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在區人大、區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全區上下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按照“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總體要求,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全區經濟發展健康平穩,社會大局和諧穩定,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65.94億元、同增長2.5%;其中,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2.4%、4.1%1.3%。

根據區十九屆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對《關于重慶市武隆區2022年上半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的報告》審查意見,區政府在下半年重點強化了重點項目建設、爭資立項、招商引資、投融資模式創新、營商環境優化、一二三產業協同發展、惠企政策落實等工作,著力保市場主體、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社會民生得到有效保障,經濟社會健康發展。

區十九屆人大第一次會議批準的2022年計劃草案明確的31項指標總體完成情況較好。8項約束性指標中,1項指標與年初目標有差距(億元地區生產總值安全事故死亡率);3項指標為市級反饋指標暫無法預計完成情況(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主要污染物重點工程減排量);其余指標全部完成。23項預期性指標中,5項指標為市級反饋指標暫無法預計完成情況(數字經濟增加值增速、文化產業增加值增速、旅游產業增加值增速、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增速);地區生產總值增速等8項指標不及預期;其余指標全部完成。(具體情況詳見附件1)。

一年來,重點抓了以下工作:

(一)聚焦全力穩定經濟大盤,一攬子政策逐步顯效發力,內需潛力加速釋放,市場穩定顯活力,全區經濟恢復向好態勢進一步鞏固。

一是穩經濟政策持續顯效。全面貫徹落實國家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措施。組建全區穩經濟大盤工作專班,建立“日調度、日報告”和政策清單、措施清單、調度清單、問題清單“四張清單”調度制度,向市政府報送動態信息7期、問題建14條、落實報告3篇。因地制宜制定我區穩經濟系列配套政策措施。整對接落實國家和市級政策,制定我區穩大盤“85條”、接續政策“60條”措施,聚焦重點領域研究出臺“工業39”“消30條”“助力企業紓困”“穩定和擴大就業”等系列配套政策,圍繞穩定經濟運行精準制定年度、季度及薄弱領域關鍵政策舉措122條,常態化開展經濟運行、重點項目等重點工作調度,各項工作有序推進。加強政策執行落實情況評估督查和跟蹤問效。建立穩住經濟大盤督導和服務工作機制,圍繞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措施貫徹落實、擴大有效投資、重點項目建設、退稅減稅降費、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助企紓困等方面開展督導,收集并全面解決企業和項目突出問題近200件,市場主體滿意度進一步提升,經濟恢復發展基礎進一步鞏固。

二是有效投資持續擴大。深入實施“抓項目穩投資”專項行動。建立推進有效投資重要項目協調機制,出臺政府投資項目論證評審、快速決策、投融資管理、要素保障等政策文件,持續深化落實重點項目“五個一”制度和“三推進一督查”機制,創新開展重點項目“四曬一比”季度主題活動,常態化堅持常委會季度調度、常務會每周調度等“線上+線下”“會議+現場”多形式調度,全年累計開展全區性會議調度25次、現場調度12次,形成一批抓項目穩投資先進經驗,先后獲市級新聞媒體宣傳報道5次。我區直接牽頭的武兩高速等19個市級重大項目完成投資15.27億元,年度目標任務的103.28%。頁巖氣開發90個區級重點項目完成投資80.01億元,同比增長20.31%,有力帶動區實現固定資產投資97億元,占年度目標任務的105.8%,同比增長11.7%。項目儲備成效顯著。建立項目儲備專班及專員制,探索“工作專班+咨詢機構”平戰結合工作模式,建立項目咨詢費用與項目儲備成果掛鉤機制,圍繞“中央預算內資金、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國家部委專項資金、市級行業資金”4張清單抓儲備。加強項目儲備培訓,借助區委大家講堂、黨校主題班等平臺,邀請市發展改革委、優質中介、銀行專家、投資學者為全區機關領導干部、行業公司負責人累計開展專題培訓13次。圍繞產業、基礎設施、民生短板等重點領域策劃包裝項目成效大幅提升,動態滾動推進十四五項目庫保持3000億元以上。爭資效果明顯,全區累計向上爭資下達計劃45.39億元(含專項債券7.04億元、一般債券3.1億元),占年度目標任務的133.03%,爭取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等國家重點資金額度9.55億元。全年到位資金43.76億元(含債券資金)。投融資模式創新取得新突破。仙女山“碳中和”景區及配套PPP項目開工建設,加快推進重慶武隆喀斯特旅游景區基礎設施公募REITs項目、旅游國際化配套PPP項目、高鐵新區TOD項目等一批重點項目前期工作。創新開展鄉鎮(街道)民生項目競爭性申報工作,每年安排1500萬元解決一批上級資金覆蓋不全的鄉鎮(街道)場鎮配套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等民生項目,讓基層群眾充分參與項目策劃、前期工作、項目申報建設驗收投用及養護全過程。通過現場推介,專家、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及重點行業單位評審,競選2023年實施項目10個,涉及總投資1918萬元。

三是市場活力持續迸發。精準服務助企紓困。開展領導干部“一對一”聯系幫扶企業活動,落實行業主管部門幫扶干部進駐企業蹲守蹲點,制定《進一步助力企業紓困政策措施服務指南》和“一圖看懂”紓困政策,印發各類政策宣傳資料3000余份,開展政策解讀8次,圍繞企業融資難開展政銀企對接活動40場次,解決企業實際困難和問題335。累計為企業退減免緩稅費5.05億元,發放各類貸款218.3億元,兌現落實就業補助補貼5017萬元、失業保險金2700萬元,分配三峽優惠電費用445萬元。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強“升規上限”企業培育,優化調整四上企業培育扶持辦法,新增“四上”企20戶。加強民營經濟發展,建立武隆區政企聯系直通車制度,新增各類市場主體5213戶,民營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達60%,稅收民企貢獻率達75.56%。促進消費市場復蘇回暖。劃開展“第三屆家居建材博覽會”“2022重慶6·18電商節暨武隆區汽車博覽會”等重點消費促進活動12場次,拉動消費3.6億元左右。優化消費供給,挖掘培育地方特色美食餐飲店15個、地方特色美食35種。動員指導101家市場主體加入“西交網”等電商交易平臺。

(二)以國際化為引領的武隆旅游三次創業蓬勃起勢,全面完成頂層規劃、制度設計,產業鏈融合發展、重大文旅項目建設全面啟動,實現了武隆旅游邁進高質量發展新階段的良好開局。

一是全面開啟武隆旅游三次創業新征程。基本完善“三次創業”規劃、政策、產業、績效評價體系,建立旅游“三次創業”產業鏈鏈長負責制,高位推動全區文化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工作。建“一心兩山多點”旅游空間發展新格局,武隆喀斯特旅游區獲評“成渝十大文旅產業地標”,仙女山景區成功申報為“川渝十佳滑雪勝地”,樹頂漫步-仙女山自然教育基地被重慶市體育局命名為“重慶市體育產業基地”,后坪苗族土家族鄉文鳳村天池苗寨入選“國家級非遺旅游村寨”。組建“武隆旅游國際營銷推廣中心”,建立“武隆旅游營銷基金”,成立10+N+1營銷集團,累計組客232萬人。

二是產業鏈融合發展按下快進鍵。高質量編制完成6大產業鏈工作實施方案,策劃包裝6+4產業鏈項目218個、總投資1374億元。2022年啟動實施113個,完成投資52.3億元,小火車風景線、云上戀橋、白馬山戰役陳列館等33個重點文旅項目開工建設,武隆仙女山國家體育綜合基地等項目前期工作加快推進,旅游國際化項目投資占全區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達50.64%。

三是國際化品質提升跑出加速度。文旅節會活動質量更“高”。成功舉辦第17屆國際山地戶外運動公開賽等大型活動22次,積極參加2022中國—東盟旅游博覽會等行業展會活動7次,創新開展老撾駐華大使代表團武隆行等涉外活動4次,武隆旅游形象歌曲《上武隆》面向全球首發并獲評“中國十大城市旅游形象歌曲”,精心拍攝《傳奇中國節中秋節》《歡樂城市派》等宣傳視頻326條。鄉村旅游品牌更“靚”。仙女山街道荊竹村獲批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最佳旅游鄉村”,仙女山歸原特色小鎮成功納入市級特色小鎮創建類清單,大洞河鄉幸福村、白云鄉蓮池村、文復鄉興隆村等8個村成功入選重慶市美麗宜居鄉村,全年鄉村旅游接待游客1500萬人次,綜合收入30.53億元。綜合服務水平更“優”。構建智慧旅游“一平臺、兩庫、多場景”的信用消費服務和支撐平臺,打造“放心游”“信易游”“輕松游”品牌,武隆喀斯特旅游區獲評2022年重慶市智慧旅游景區典型案例景區。有效應對夏季旅游高峰,迎峰度夏期間,景區游客峰值3萬人/天,度假區旅居客群峰值30萬人/天。

(三)更高質量的產業體系加快重構,初步形成工業特色產業集群,農業規?;?、標準化發展水平進一步提高,旅游消費引領服務業結構加快升級。

一是著力推動生態工業持續發展。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新金聯建材第二條生產線等一批項目建成投產,穗通新能源商務車整車生產資質即將獲批,林巖石材、宏馗石材完成升級改造,獲批創建重慶市旅游裝備產業園(建設基地)。產業提升與新興產業培育進一步加快。完成四眼坪風電二期等4個項目技術改造,技改投資2.7億元。制定專精特新企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行動計劃,新培育羊角豆制品和盛勛機械2家專精特新企業,萬斯特汽車零部件等9家企業納入市級專精特新重點培育對象。新培育規上工業企業5家,新招引工業項目13個。發展環境進一步改善。加快推進智慧武隆運營中心前期工作,新建成4G基站123個、5G基站161個。實施工業園區環境升級工程,園區內部交通、市政環境、廠房物業管理水平不斷提升改善。

二是著力推動山地特色農業發展質效提升。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建成蠶桑、茶葉院士基地,桐梓鎮入選全國產業強鎮項目庫,高坪村獲選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武隆高山茶”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武隆豬腰棗”入2022重慶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名單,仙女紅茶、羊角豆干等15個農產品入選重慶市名牌農產品。加快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策劃包裝高山番茄谷等農業產業田園綜合體項目12個,加快推進國際創客藝術村一期建設。深入推進“三變”改革,新創建農村“三變”改革試點村30個,185個集體經濟組織經營性收入達到6556萬元。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非糧化”,實施高標準農田整治7萬畝。抓好“米袋子”“菜籃子”供應,新增特色產業6萬畝,糧食產量18.82萬噸,蔬菜產量69.8萬噸,出欄生豬49.67萬頭。

三是著力推動現代服務業加速發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38.2億元、同比增長1%,實現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3%。生活性服務業業態更加豐富。獲準商文旅體融合發展城市試點創建,持續推進中堆壩商圈綜合體建設,打造“渝兆新天地夜間經濟區”7大商業街區(綜合體)。生產性服務業加快發展。開工建設倉儲物流集散中心(一期)、快遞物流分撥園、城鄉智能高效配送等23個項目,加快鳳來新城區域性物流園區前期規劃,完成京東物流園建設選址。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創建高分通過商務部首次評估,實現電子商務交易額60億元,其中農產品電商銷售額突破2.6億元。新設立武隆融興村鎮銀行鳳山支行,推進中國銀行新設網點選址等前期工作,協調恒豐銀行等區內外10余家金融機構開展多輪融資對接或項目合作。開展“金融活水潤百業”個體工商戶金融服務、金融服務港灣建設、政銀企融資對接等專項行動,啟動政府性存款調節機制,加大對文旅產業、住宿餐飲等受疫情影響較大行業企業的融資支持,全區各項存貸款余額545.8億元、同比增長5.2%,其中存款余額248.3億元、同比增長5.2%,貸款余額297.5億元、同比增長5.3%。金融業增加值同比增長0.9%,占GDP比重5%。

(四)持續推進城鄉融合、區域協調,加快探索城鄉發展新模式,在服務和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和“一區兩群”戰略中發揮更大作用,助推城市生活更美好鄉村生活更幸福。

一是城鄉面貌煥然一新。城鄉空間規劃持續優化。完成《武隆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初步方案》編制和“三區三線”劃定。深化城鄉融合發展。武隆市級城鄉融合發展先行示范區試點加快推進,出臺《武隆區建設市級城鄉融合發展先行示范區實施方案》《重慶市武隆區新型城鎮化中長期規劃(2021年—2035年)》,啟動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圍繞補短板、強弱項策劃包裝項目170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50.49%。城市品質持續提升。墊豐武高速公路開工建設,渝懷二線武隆站客運交通樞紐及配套設施建成投運,城市門戶客廳打造初見成效。新建公廁3座、口袋公園1個、人行天橋智慧城市綜合服務站1,完成坡坎崖綠化11處,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2.91平方米,人均城市公園綠地率達到37.7%。改造老舊小區房屋237棟(約45.6萬平方米),實施城區零星D級危房棚戶區改造583戶、自建房安全專項整治排查12萬余棟。實施白楊坪、馮家坡等老舊小區基礎設施改造和4個鄉鎮保障性住房天然氣管道改造工程,完成投資約0.8億元。爭取資金4741萬元,改造滄溝鄉、石橋鄉、和順鎮13個鄉鎮(街道)20個村農網電網和戴斯大衛營、隆城國際等2189戶小區居民配電設施。改造供水管網2.6公里、新建應急管道1.7公里。生活垃圾分類深度覆蓋,城區生活垃圾資源化回收利用率達33%,184個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達100%。

二是鄉村振興扎實推進。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組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五大振興工作專班,扎實開展“大走訪、大排查、大整改”三大行動,排查整改問題114個,實現零返貧、零致貧目標。促進脫貧人口穩崗就業。統籌整合資金7.01億元,實施涉農項目312個,開發公益性崗位2997個,開展職業技能就業培訓2860余人次,幫助解決就業18741人。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完成戶廁改革1060戶,新建農村公廁10座,建成農村垃圾分類示范村75個,全區所有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達100%,實施“四好農村路”219公里。全力打造1+10+N鄉村振興以工代賑綜合示范工程。積極推廣涉農領域基礎設施以工代賑項目45個、總投資1.1億元,吸納1658名本勞動力人口就地就近就業。仙女山街道荊竹村鄉村振興以工代賑市級示范工程成效明顯,創新鄉村振興領域投融資模式,龍寶塘片區投入655萬元中央以工代賑專項資金、撬動社會資本投資1億元,探索出區域“支部聯建+產業聯創”模式,典型案例在全市推廣。重點幫扶成效顯著。全面建立滄溝鄉市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規劃體系、領導體系和工作制度,推進山羊保種擴繁場等35個項目建設,發展西瓜3000余畝、商品羊2000余只,創新開展“房地林記憶所”等工作得到市級主流媒體宣傳報道。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有力。落實火爐鎮、后坪鄉等5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搬遷貧困戶用水用電用氣優惠29.2萬元,分級開展羊角街道、接龍鄉等5個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常態走訪20余次。探索推進“易地扶貧+旅游扶貧”模式,推送就業信息2萬余條,累計帶動900余戶搬遷農戶解決就業問題。

三是區域協調發展成效顯著。積極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大力推進與樂山市、都江堰市等地交流合作,分別圍繞文化旅游、招商引資、數字經濟等重點領域先后9次互訪學習考察,新簽訂合作協議4份、累計34份。持續深化打造“巴蜀世界自然遺產聯盟”平臺,共同推出“快渝慢蜀之旅”“醉重慶最武隆”等主題精品線路20條。建立兩地政務服務溝通協調和聯動機制,持續推進文化、醫療、社保、交通等領域協同發展,不斷鞏固兩地合作基礎,拓展合作空間。大力推進“一區兩群”協調發展。制定印發《武隆區推動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群建設2022工作要點》,積極開展與涪陵、南川對口協同發展,打造南川金佛山—武隆仙女山—涪陵武陵山大裂谷康養避暑、休閑度假游等多條旅游精品路線,合作銷售農特產品、文旅產品2000萬元以上,交流互派50余名教育、醫療等領域人才。率先在全市探索與渝中區開展“雙飛地園區”合作,聚焦文旅合作、招商引簽訂1+2合作協議,成功打造渝中洪崖洞—武隆仙女山休閑度假游精品路線,推進新能源材料及裝備交易市場、直播(電商)數字經濟開發等8個項目洽談簽約,計劃投資8億元。全年全區完成招商引資235.4億元,到位資金65.5億元。

  1. 堅定不移推動更深層次改革,實行更高水平開放,提高科技創新水平,進一步釋放經濟社會發展潛力和強大動能。

一是關鍵領域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深化國企改革。全面完成新一輪國企整合重組,組建4戶一級企業,優化設立16戶二級企業、25戶三級企業。深入開展國有企業“去三閑、提三效、促三增、抓兩減”工作,全面清理2719處、賬面值926億元國有資產,公開交易閑置資產129處、回籠資金6.41億元。深化“放管服”改革。實“減時限、減跑動、減環節、減流程”,依申請政務服務事項大廳入駐率96.64%,推進12個服務事項“一站式”服務,完善企業登記注冊等幫辦代辦機制,依申請類政務服務事項承諾時限壓縮85.47%。降低市場主體制度性交易成本,公共資源綜合交易成交金額達到83.6億元,節約(或交易增值)金額4.07億元。“互聯網+督查”平臺滿意率連續11個月居全市第一。深化財稅金融體制改革。完善增值稅留抵退稅、爭資激勵等政策體系,對區級行政事業單位21處房屋土地資產進行處置、收益1.77億元。推進稅收征管體制改革,執行稅務行政處罰案件1412件。深化綠色金融改革,開展金融機構綠色金融評價和企業“碳賬戶”監測試點,區興農融資擔保公司納入全市首批33家政府性融資擔保公司名單。國防動員體制改革、鎮(街道)服務能力改革、要素市場化改革等重點改革事項順利推進。

二是營商環境持續優化。著力打造示范樣板。承接落實創新試點改革事項69項、重點任務清單100項,形成典型經驗在“重慶之聲”民生熱線欄目等市級平臺宣傳發布。武隆區優化營商環境、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納入全市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干、成效明顯激勵區縣;芙蓉街道、滄溝鄉山羊產業納入全市農戶信用體系試點;成功創建市級信用示范城市,啟動創建全國文化和旅游市場信用經濟試點地區、國家級信用示范城市。持續優化營商“軟”環境。制定優化營商環境管理17條硬措施。建立親清政商關系交往清單制度,明確12條正面清單和17條負面清單。落實“四員”監測制度,交辦問題141個、均已序時整改,查處損害營商環境典型問題22人。夯實支撐發展“硬”實力。建立區政府領導常態化入駐區政務服務中心工作機制,現場辦公協調解決審批痛點堵點問題11件,精準對接服務重點項目260余次。建立領導干部聯系民營企業、商(協)會工作制度,開展“企業吹哨·部門報到”專項行動,召開助企紓困專題會議29次,深入企業調研走訪187次,收集問題357個,辦結335個、序時辦理22個。

三是高水平開放扎實推進。主動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渝新歐、長江經濟帶等開放通道。白馬碼頭納入全市口岸物流重點碼頭發展規劃,推動外貿企業打通物流通道壁壘、優化報關服務、拓展國際訂單,有序組織武隆高山茶、羊角豆干、武隆苕粉等6家商貿企業加入上合組織會員,積極爭取拓展國際市場。強化中新項目合作。過“新加坡在華知名企業重慶行活動”策劃推介我區14個重點項目,積極引進新方投資,提升外資利用水平。促進中外交流。吸引外國領事官員、留學生等群體來武交流,迎接老撾大使代表團一行來武考察訪問,持續開展國際友好合作交流,擴大武隆對外宣傳。

四是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逐步提升。R&D經費預計增長30%以上。創新平臺加快建設。能源裝備安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國家級創新平臺落戶武隆,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建設有序推進,成立“溫鐵軍鄉村振興研究院”,羊角豆制品研究院、山羊產業研究院等技術平臺加快布局推進,武隆高山蔬菜研究所團隊榮獲“重慶英才·創新創業示范團隊”。創新主體加快培育。全區高新技術企業達10,新增科技型企業40家。為高企、科技型企業兌現獎勵補助113萬元,為9家科技型企業累計放貸1225萬元,引導商業貸款1650萬元。創新氛圍更加濃厚。組織開展科技活動周、科普講解大賽、百名科技工作者走鄉村、十佳科技特派員評選等科技活動87次,在各級媒體開展科技宣傳45余次。

(六)學好用好“兩山論”、走深走實“兩化路”,堅定生態優先發展戰略,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一是持續深化生態文明建設。縱深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戰。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356天,無重污染天氣,PM2.5平均濃度為24ug/m3,空氣質量、PM2.5濃度水平分列全市35個國控站點第2位、第1位。轄區水質均達Ⅱ類標準,水環境質量位列全市第2位,積極推進無廢城市建設,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全面實施河長制、林長制。實施“兩岸青山·千里林帶”等營造林20.16萬畝、渝東南生物多樣性保護與修復項目9.5萬畝,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持續開展生態文明“雙創”示范工程創建,完成后坪天池苗寨、天生三橋景區等4個點位資料預審。

二是探索綠色發展創新示范機制。積極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啟動GEP核算前期研究,推進綠色礦山建設,目前已有11個礦山通過市級第三方評估。推進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和產品服務創新,儲備綠色項目11個、融資需求22.45億元,全區綠色信貸余額89.11億元、同比增長12.9%。成功創設“綠色鄉村貸”專屬信貸產品,積極承接并應用10多款創新型綠色金融產品。探索開展排污權、林權等環境權益抵(質)押融資、生態資源資產質押融資等試點,實現綠色融資擴面增量,探索生態資源資產質押融資新模式,完成全市首筆綠色金融林業碳匯預期收益權質押貸款。

三是多措并舉做好“雙碳”工作。加快建立碳達峰碳中和工作1+2+6+N政策體系,印發《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實施方案》,《武隆區碳達峰實施方案》《武隆區碳達峰行動計劃》待市上銜接審查后即可出臺,起草編制6+N相關方案。印發《武隆區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工作方案》,制定工業園區循環化改造實施方案,持續推動園區優化產業空間布局、資源高效利用、產業循環鏈接。大力開展綠色生活行動,完成創建國家級節約型黨政機關單位65個、市級綠色學校10所、“無廢機關”5個,常態化開展“綠色家庭”“綠色社區”評選活動,綠色出行服務滿意率達80%。

(七)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做好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著力“六穩”“六?!?,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社會事業蓬勃發展。市區級民生實事扎實推進。24件、29市區級民生實事項目完成投資3.2億元,占年度投資的116%。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示范幼兒園改擴建項目完工投用,實驗中學遷建、芙蓉西路幼兒園建設有序推進。探索集團化、學區制辦學模式改革,持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完成職高辦學點撤并,特色學校、特色項目學校達到55所,全區高考優生率26.1%。醫療服務能力不斷提高。全面啟動區人民醫院三甲創建、婦幼保健院二甲創建,智慧醫療健康信息平臺、博愛精神病院后續工程等建成投用,婦幼保健院兒科大樓、區人民醫院內科大樓、??滇t院遷建等項目有序推進。養老托育水平不斷提升。出臺《武隆區“一老一小”整體解決方案》,持續推進養老服務全覆蓋,深入推廣“時間銀行”農村互助養老模式,建成鄉鎮(街道)養老服務中心4個。全面落實兒童福利政策,發放各類困難兒童補貼200萬元。文化體育公共服務不斷增強。新建街道綜合文化服務中心1個,送戲曲進鄉村156場,開展各類群眾文化活動總數超過1000場次。建成鄉鎮全民健身多功能運動場8個,全區配備全民健身補短板體育器材100件。社會保險體系不斷完善。城鄉養老保險、醫療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為全區34952名退休人員調增養老金。啟動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發放價格臨時補貼450萬元,惠及9.7萬人次。

二是就業創業質效提升。持續開展各類職業技能培訓,落實就業創業支持政策,實現城鎮新增就業5806人,完成目標任務152.79%,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以強化1311幫扶服務和農民工服務保障為抓手,穩保重點群體就業,實現應屆高校畢業生年底就業率超過90%,全區農民工轉移就業9.58萬人。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其中城鎮、農村分別增長5%、7%。

三是社會大局平穩有序。全面筑牢疫情防線,加快推進疫情防控優化措施落地見效,開展新冠疫苗接種87萬人次。金融、政府債務、房地產等領域風險持續化解,銀行業不良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政府債務由紅降橙,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運行,重點領域風險總體可控。堅持政府過“緊日子”,三公經費只減不增,兜牢“三?!钡?/span>線。糧食、能源保障有效。嚴格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要求,成立糧食安全考核工作組,制定落實《地方黨委和政府領導班子及其成員糧食安全責任制規定》區級重點任務事項分工方案,6500噸區級儲備糧和650噸應急成品糧量足質優。推進糧食購銷領域腐敗問題專項整治,實施優質糧食工程,啟動建設1萬噸標準化糧食倉儲項目前期工作,開展糧食科技活動周、世界糧食日和糧食安全宣傳周、糧食質量安全宣傳日等主題宣傳活動。全年完成能源項目投資13.3億元,頁巖氣累積實現產值11.85億方、產量9.18億方,日產能突破100萬方;和順風電開工建設,大唐四眼坪三期、中廣核興順風電項目成功申報納入2023年重慶市風電競爭配置項目;與大唐簽訂《銀盤獨立儲能項目投資協議》,實現化學儲能零突破;銀盤抽水蓄能、白馬航電抽水蓄能項目納入國家抽水蓄能項目中長期規劃;開展能源領域專項整治73次,有序應對迎峰度夏用電高峰,能源安全穩定供應。安全穩定基礎不斷夯實。實推動“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年”活動,打贏極端高溫天氣下“森林防火、抗旱救災”硬仗,全區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均同比下降44.44%,全區未發生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深入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抓好掃黑除惡、全民反詐、禁毒、信訪維穩等重點工作,圓滿完成二十大信訪穩定工作各項任務。

二、2023年發展環境分析

(一)宏觀形勢判斷。

2023年,我區發展面臨一系列老難題和新挑戰。從國際環境看,全球通脹壓力加大,全球經濟供應鏈制約、糧食危機、能源危機問題依然突出,世界經濟增長仍面臨衰退風險,美國等西方國家對我國打壓遏制持續升級,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全國經濟仍面臨消費需求不振、投資增長乏力、穩定外貿難度加大、市場主體生產經營困難、就業等民生問題較為突出、重點領域風險持續暴露等系列突出矛盾和問題。全市經濟面臨內需動能疲軟、工業增長短板束縛、穩就業困難等問題。全區傳統產業亟待轉型升級,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程度不高,優質醫療教育供給不足,全區高質量發展任務依然艱巨。

在看到外部環境更加復雜嚴峻的同時,更要看到在習近平總書記堅強領導下,在黨的二十大精神科學指引下,我區高質量發展面臨戰略上、政策上和市場上的重大機遇,自身發展支撐不斷增強,全區上下要不怕困難、堅定信心,努力為全國和全市發展大局貢獻更多武隆力量。一是把握戰略機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共建“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發展、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扎實推進共同富裕等國家戰略深入推進;市委、市政府在“一區兩群”協調發展、渝東南國家級文旅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等領域進一步重點布局;武隆旅游“三次創業”進入發力期,綠色發展創新示范區加快建設,“生態優先、旅游引領、三產融合、強區富民”全區發展戰略成效愈發凸顯,將為我區發展注入強大動力。二是把握政策機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擴大國內需求、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落實“兩個毫不動搖”、吸引和利用外資、防范化解重大經濟金融風險等五個方面對明年政策發力方向作出明確部署,提出財政、貨幣、產業、科技、社會等五大宏觀政策。市委經濟工作會議明確要求努力實現穩進增效、除險清患、改革求變、惠民有感,從推動經濟企穩恢復提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增強市場主體活力、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提高人民生活品質七個方面進行了系統安排。中央和市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政策含金量很高、惠及面很廣,多重政策利好疊加將對我區經濟持續穩定恢復、加快轉型升級提供重大支撐。三是把握市場機遇。隨著疫情形勢變化,我區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尤其是對旅游消費帶來重大利好,全區以旅游為引領的商貿服務業、農業、工業將迎來全面恢復。國家和市級先后制定促消費、優化投資結構、提高供給質量等硬核措施,將對我區更好融入和服務全國、全市大市場帶來巨大潛力。

(二)總體要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全面貫徹落實市第六次黨代會、市委六屆二次全會、市委經濟工作會議部署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更好統籌發展與安全,持續提振信心,持續擴大內需,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努力實現穩進增效、除險清患、改革求變、惠民有感,為推動新時代新征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重慶開好局、起好步作出武隆新貢獻、新擔當。

(三)主要發展目標。

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指標在結合國家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全區“十四五”規劃指標體系和2022年指標體系基礎上進一步優化調整,共設置指標33項,其中森林覆蓋率、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等7項為約束性指標,其余26項為預期性指標。圍繞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立足全國、全市經濟形勢,結合我區實際,兼顧經濟社會發展和目標實現的可能性,2023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速預期目標為6%,其中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5.0%、7.8%、4.7%。(具體情況詳見附件2

(四)重點項目安排。

初步計劃2023年推進重點項目104個,總投資969.64億元、年度計劃投資84.7億元(不含12個招商項目119.5億元總投資和4市區共建項目投資),占全區固定資產投資計劃的79.2%。其中,我區直接牽頭市級重大項目29個,年度計劃投資21.5億元。“五個一批”實施計劃看,完工投用項目24個,續建推動項目23個,新建開工項目35個,前期儲備項目22個,向外招引項目12個。按投資主體看,政府投資、企業投資、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投資占比分別為14.22%、66.21%、19.57%,其中民間投資項目20個、年度計劃投資5.82億元、占企業投資的10.38%。按行業分布看,科技創新、基礎設施、現代產業、城市提升、鄉村振興、文旅融合、社會民生及社會治理、生態保護與修復類項目年度計劃投資占比分別為0.12%、59.06%、5.21%、5.9%、2.4%、21.14%、5.93%、0.24%,其中交通、能源、水安全、新型基礎設施項目年度計劃投資占比分別為40.78%、16.52%、1.42%、0.35%。納入三次創業規劃和六大產業鏈方案的旅游國際化項目39個、年度計劃投資52.29億元、占比61.74%。(具體見附件3

三、2023年工作思路和重點舉措

為確保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達到預期目標,2023年要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和區委區政府工作要求,精準發力,以區委區政府確定的“十件大事”為重要抓手,扎實推進各項任務落實。

(一)聚力做深產業鏈,縱深推進武隆旅游“三次創業”走向深入。

一是圍繞6+4產業鏈,強勢推動一批重點文旅項目建設。深耕產業鏈條發展。強化鏈長制,圍繞6+4產業鏈薄弱環節進一步深化前中后端研究,統籌好要素保障,強力推進100個產業鏈項目建設,完成年度計劃投資60億元以上。建成喀斯特博物館、華誼兄弟星劇場美好生活綜合體等一批項目,大力推動仙女山碳中和景區及配套PPP項目、旅游國際化配套項目、天尺情緣景區提檔升級工程、陽光童年、文投藍城·仙山里(星際未來城)、標準化智慧康養社區項目二期(仙女半山·云上溪谷)、博象·詠山水文化小鎮、國際生態康養小鎮、仙女山文化藝術特色小鎮、武隆區產城景融合發展項目(一期)等項目加快建設,新開工武隆仙女山國家體育綜合基地、武隆喀斯特星球元宇宙開放世界、喀斯特旅游景區提檔升級等項目。加快“產業+旅游”深度融合。大力推進農業、工業、建筑業、服務業+旅游融合發展,加快高山番茄谷、國際創客藝術村、武隆羊肉系列加工及預制菜、武隆區三產融合發展建設等項目建設,加快推進園區旅游裝備及消費品產業園、重慶武隆羊角豆制品產業融合、武隆區茶旅融合項目、歸原藝術農業旅游項目(三期)等項目前期工作。積極開展文旅招商引資。聚焦產業鏈招商,緊盯國內外旅游龍頭企業、領軍企業,大力招引安凡尼酒店、洲際VOCO高端度假酒店、仙女山民宿、路極運動、武隆自熱方便食品生產基地、露營休閑旅游裝備研發制造基地等產業鏈項目,力爭引進1-2個全球知名企業來武投資。2023年各產業鏈招商到位資金2000萬元以上,文旅招商簽約資金100億元以上。

二是圍繞國際化,全面提升文化旅游發展品質。聚焦后疫情時代調整優化旅游消費產品供給。圍繞居民消費觀念變化,大力發展營地旅游、高端民宿、康養旅游等產業,引進培育高端酒店、精品民宿7,提速仙女山?樹頂漫步自然教育營地綜合開發、白馬山慢生活房車營地、仙山觀云旅游度假酒店及精品民宿、羊角溫泉不夜城等項目進度。大力創建青年發展型城市。滿足青年人文化旅游需求,創新思路加強深度體驗型旅游項目開發,大力開發直升機、高空蹦極、熱氣球、高山滑雪場等體驗感強、情景化場景化程度深的旅游產品。吸引青年參與文創產品研發,適時開展武隆文創產品設計大賽,搭建、拓展武隆文創產品、旅游消費產品線上線下銷售平臺,2023年全區力爭研發生產10個品類的文創產品并投入平臺實現銷售。推動度假區品質提升。全面啟動世界級旅游景區和旅游度假區規劃建設,增強服務要素保障,著力增強電氣訊、交通、環衛等各方面保障,全力做好2023年度假區、景區“迎峰度夏”工作。加快實施品質提升項目,加快推進武隆區仙女山旅游度假區智能集中供熱配套管網工程、度假區進場道路升級改造工程等項目,暢通進出通道,優化提升度假區旅游服務能力。加強旅游宣傳營銷。持續開展全方位、高強度、寬領域、多媒體的文化旅游品牌宣傳推廣,實現國內市場穩中有增,國際市場有重大突破的營銷目標。鞏固好荊竹村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最佳旅游鄉村”金字招牌成果,打造旅游交流平臺和傳播窗口。持續舉辦好綠色發展實踐論壇、國際戶外運動公開賽等節會賽事活動,策劃1-2件具有全國乃至全球影響力的大活動,組團參加國際國內有影響力的旅游博覽會、交易會,舉辦武隆旅游推介會,10+N+1專業營銷集團完成組客目標345萬人。

(二)堅持生態優先戰略定力,系統謀劃綠色發展創新示范的制度體系。

一是全面啟動綠色發展創新示范區創建。高標準推進綠色發展創新示范區建設。基本建立綠色發展創新示范區建設規劃體系、制度體系、統計體系,制定出臺《關于推動武隆區綠色發展的若干舉措》。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新路徑,全力以赴抓好“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復核驗收,確保達到評估要求,力爭成功打造綠色發展創新示范樣本。續開展“雙創”示范建設。進一步加快探索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有效轉化路徑,特別是GEP價值轉化,全面助力我區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持續推動“無廢城市”建設,深入開展“無廢城市細胞”創。啟動武隆生態資源轉化平臺建設。加快研究制定平臺標準,構建平臺監管體系,不斷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體制機制,提升綠色金融服務產業發展能力。

二是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善“雙碳”政策體系。錨定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愿景,加快構建1+2+6+N政策體系,制定出臺能源、工業、交通等領域實施方案及各項保障方案。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編制《武隆區能源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開發水電等非化石能源,規劃風光水儲一體化示范項目,探索源網荷儲一體化新型電力系統,推進建設和順風電、四眼坪三期等清潔能源項目,完成烏江銀盤抽水儲能項目預可研編制,力爭獨立化學儲能項目開工,加快東山、平壩等風電項目前期工作;實現頁巖氣勘探開發投資9億元、新開鉆22口井,推動能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利用,爭創能源低碳轉型發展先行試點區縣。加快生產生活方式綠色低碳轉型。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加快推進能源、水泥、建材、機械制造、電子電器、包裝印刷等重點企業開展清潔生產,推動園區循環化改造,推動“資源—產品—廢棄物”線性經濟模向“資源—產品—再生資源”閉環經濟模式轉變,促進資源高效利用、能量梯級利用、廢物綜合利用。拓展風電裝備制造產業鏈,完工重慶武隆頁巖氣新能源綜合產業園。深入開展綠色生活創建行動,推行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引導綠色出行、綠色消費,推廣使用清潔能源車輛,加快推進森林品質提升工程,減少一次性消費品和包裝用材消耗,確保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及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序時按年度計劃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堅決遏制“兩高一低”項目盲目發展,完善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調控,完成市級下達年度目標任務。

三是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開展“三率提升”專項行動,加強烏江航道綜合整治,加快推進生態環境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空氣質量優良97%以上,森林覆蓋率達60.1%,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率96%。全面加強生態保護與修復。加快包裝、儲備、實施森林品質提升工程、再生資源循環利用—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項目等一批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工程,進一步強化生物多樣性保護,常態化加強自然保護地環境監管,實施好長江十年禁漁,健全耕地休耕輪作制度,防治外來物種侵害。毫不松懈防范生態環境領域的重大風險。加強轄區集中飲用水源、非煤礦山、頁巖氣鉆探開采等重點領域的日常監管,切實加強景區生態環境保護,進一步提高環境污染事件的應對能力,抓好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堅決守住守牢環境安全底線。加快推進“兩岸青山·千里林帶”建設。加快完成烏江“兩岸青山·千里林帶”2.2萬畝建設,對烏江沿線第一層山脊內兩岸的可綠化地塊應綠盡綠。

(三)著眼高質量融合發展,加快推動產業優化升級。

一是推動生態工業特色化集群化發展。深入構建工業+旅游現代綠色產業體系,力爭規上工業總產值增長9.0%,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5%。大力發展支柱產業。圍繞工業+旅游融合產業鏈,持續培育壯大四大產業集群,加快綠色建材產業園建設,大力創建重慶市旅游裝備產業園。加快培育引進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高端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推進智能高低壓柜及配套產品加工項目,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前瞻謀劃布局量子信息、生命科技、未來網絡、氫能與儲能等未來產業。完善園區基礎設施配套。持續推進武隆工業園區補短板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工業園區環境升級工程。加快培育一批工業鏈主企業、領軍企業、“專精特新”企業,新增規上工業企業7戶。

二是加快現代農業特色化高效化轉型。堅決扛穩糧食安全政治責任,完成糧食種植74.4萬畝、產量19.3萬噸。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一主(以番茄為主的高山蔬菜)兩輔(山羊、茶葉)多元(中蜂等)”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培育引進一批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鞏固發展烤煙等傳統優勢產業,提檔升級高山果蔬產業園、高山茶葉產業園,全年農業增加值增長5%。推動農業“接二連三”。大力發展清洗分揀、烘干儲藏、殺菌消毒、預冷保鮮、凈菜鮮切、分級分割、產品包裝等農產品初加工,支持引導企業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提升農業品牌價值,積極開展“兩品一標”創建,通過交易會、展銷會、直播帶貨等形式加強品牌營銷,提升農產品品牌溢價能力。力爭農產品加工產值增長5%,農產品網絡零售額增長10%。強化農業科技支撐。提檔升級高山蔬菜研究所,加快實施高山番茄谷智慧農業信息管理系統建設、高山番茄有機栽培技術體系構建與應用等項目,培育一批創新基地平臺。提升農業裝備現代化水平,新改造高標準農田1萬畝,進一步增強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能力。推動基礎設施向鄉村延伸。全面加快農村道路、飲水工程、互聯網、公共服務等基礎設施建設,推動較大人口規模自然村(組)通硬化路,兩年內完成全區斷頭路、入戶路建設。實施飲水安全“一改三提”,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全力促進農民增收。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因地制宜培育農業嘉年華、星級農家樂等鄉村休閑旅游產品,培育具有武隆地標的鄉村旅游品牌。支持發展“庭院經濟”。持續推進農村“三變”改革試點,在涉農領域和重點項目建設領域大力推廣以工代賑,支持引導工商資本和金融資本入鄉發展,實現年經營性收入5萬元以下的集體經濟組織“動態清零”,新增一批年經營性收入10萬元以上的集體經濟組織,持續增加中低收入群體要素收入,提升中等收入家庭人口比重,大力推動共同富裕。

三是加快現代服務業品牌化品質化提升。推動中堆壩、仙女山街道等一批特色商業街區建設。根據街區的產業特色定位,針對性調整商業特色街區業態布局,樹立現代經營理念,引進知名品牌,強化時尚特色和流行文化,配置適合購物、休閑、經營的服務設施,提升綜合型商業特色街區人氣和商氣,做優、做精、做靚特色商業街區。推動商文旅體深度融合。啟動商文旅體融合發展城市試點培育,挖掘商文旅體融合發展新潛力,精心打造中堆壩、四方街、五洲國際商貿城三大商圈,建設一批美食街區、文娛夜市、創意集市,提高展會品牌影響力,優化服務水平,打造彰顯武隆旅游特色、面向國際的全市國際旅游消費區域性中心城市。培育壯大新型經濟模式。推進電商產業園建設,新開工五洲國際商貿城(二期),持續打造電商進農村示范升級項目。建成投用武隆區快遞物流分撥園,加快建設武隆區倉儲物流集散中心一期)等項目,大力發展多式聯運、供應鏈物流、智能物流、冷鏈物流、應急物流和樞紐經濟,推進城鄉物流配送體系建設。推動普惠金融、綠色金融等業態加快發展,創新金融服務產品,拓展融資渠道,切實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強化品牌企業引進和本土品牌培育,支持擴大產能。四是培育數字經濟發展新動能。構建城市大腦。加快武隆全域智治平臺建設,夯實“城市大腦”數據底座,推進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推動數據資源開發集成,實現全區數據、應用、算力等數字資源高質量供給;推廣基層智慧治理平臺,實現全區“掌上治理”,初步建成多元協同、高效共享的數字化治理體系。拓展應用場景。建成智慧武隆運營管理中心,接入20個單位5個業務系統,推動“一鍵、一屏、一網”統籌管理城市運營。建設“住業游樂購”應用場景20,以場景換落地。“智慧旅游”賦能旅游“三次創業”。著力旅游大數據匯集、處理、挖掘、利用,建成“旅游+城市雙大腦”,實現武隆旅游數字化躍升,推動旅游三次創業,在全市率先形成“數字+旅游”的現代經濟產業體系。立足“數字武隆”構想,利用計算機技術和數字圖像技術,實現武隆自然遺產地的永久保存、永續利用。創新“軟件功能+銷售平臺+信用激勵”景區游客服務體驗新模式,依托“客流數字化”與“基礎服務產品化”,助推景區實現數據驅動的運營。“智慧園區”推動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積極融入全市“智造重鎮”“智慧名城”建設,大力發展智能制造,實施工廠、車間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推動企業“上云用數賦智”,加快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加速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實現一、二、三產業重點行業數字化改造全覆蓋,推動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引進和培育一批高成長性數字經濟企業和項目,2023年數字經濟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過2%。

(四)深入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全面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

一是開展抓項目投資專項行動。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取得新成效。以實施“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推進重點項目建設”主題活動為抓手,圍繞年度重點項目計劃建立指揮作戰圖和推進行事歷,堅持抓穩、抓早、抓準、抓實,完善“項目化實施+專班化推進+清單化調度”運作方式,進一步健全“一個重點項目、一名區領導、一個牽頭單位、一套推進方案、一抓到底”的閉環聯系落實機制,集中舉行兩次重點項目開工儀式,深入組織項目推進“月調度、季評比、半年曬、年終考”,圍繞形象進度、項目管理、要素保障等賽道強化比學趕超、擂臺比拼,開展“賽馬”激勵評價。加快推動重點項目建設和投資放量,帶動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以上,力爭民間投資、產業投資增速高于全區固投增速。聚焦解決制約民間投資增長的問題,積極發揮重大項目的牽引和政府投資的撬動作用,提高民間投資和產業投資占比。推進項目策劃儲備實現新突破。進一步完善項目儲備專班及專員制,緊盯國務院穩定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措施以及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中央預算內投資等市區兩級重點項目推進要求,強化要素保障,充分發揮財政2000萬元重點項目前期工作經費的作用,持續加大重點攻堅力度,進一步提升項目前期水平,確保儲備質量,搶占發展先機,切實推動更多重點項目進入國家、市級盤子,帶動全年完成項目儲備313個、涉及總投資638億元,向上爭資50億元以上。推進投融資模式創新取得新進展。綜合運用PPP、TOD、REITs、發行企業債券等模式支持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旅游國際化配套PPP項目、渝湘高鐵武隆南站TOD項目,力爭成功發行喀斯特鄉村振興旅游景區基礎設施公募REITs、2023年新型城鎮化企業債。

二是開展穩市場專項行動。大力推動實體經濟盡快恢復發展。堅持“一切圍繞企業轉,一切盯著項目干”,全面抓好助企紓困、融資輸血、服務保障等工作。堅持政策靠前發力,全面承接落實《重慶市穩經濟政策包(第三版)》11個方面181等“提信心、穩增長、強主體”系列政策措施,研究制定全區“政策包”。組織政銀企對接,提升金融機構服務個體工商戶和中小微企業的意愿和能力,加大信貸、票據融資、轉貸應急周轉資金、融資擔保等支持力度,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受疫情影響大的個體工商戶和小微企業繼續實行水、電、氣“欠費不停供”。強化拖欠中小企業賬款清理,深入開展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業賬款專項行動,鼓勵開展線上驗收,保障款項及時支付。做強做優做大國資國企。實施國企改革提效增能行動,強化“三資”統籌和運營監管,規范健全投資決策和償債機制。探索多種模式統籌整合國企經營性資產資源,加快國企市場化轉型,推動區旅游產業(集團)公司開展主體信用AA評級,支持區城市發展(集團)公司和區工業發展(集團)公司發行企業債券,加快推進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發行,全面推進區屬國企二三級公司市場化改革,整合重組同質化公司,營收和利潤分別增長13.5%、11%以上。積極穩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引進優質企業和社會投資人參與城市建設、旅游開發、鄉村振興等領域項目建設。持續開展對標世界一流企業、行業先進企業行動,開展企業市場化薪酬制試點。支持民營經濟加快發展。全面貫徹全市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繼續落實區領導聯系民營企業和商(協)會、政企聯系“直通車”等工作制度,完善支持引導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體制機制,促進民營經濟數字化變革,加大“四上”企業培育力度,新增“四上”民營企業45家以上。鼓勵民營資本參與國企改革,貫徹落實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各項政策措施,力爭到2023年末全區民營經濟市場主體達到3.6萬戶以上,民營企業9000戶以上,民營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63%以上。大力開展招商引資。持續招引龍頭企業、大型項目,全年招商引資260億元,到位資金70億元以上。

三是開展擴消費專項行動。盡力盡快恢復市場消費需求。加強促消費政策支持。承接落實全市金融支持消費、綠色智能家電和汽車消費、電商消費等系列促消費政策措施,抓好“促進消費恢復發展19”“培育建設商文旅體融合發展城市若干政策”等政策措施落地,穩住餐飲、零售、旅游等消費服務市場主體,推動批零住餐等傳統消費業態持續釋放活力。大力提升文旅消費。搶抓市場先機,制定刺激旅游消費復蘇系列政策,開展特色旅游商品、旅游美食品牌創建,發展文旅場所夜間餐飲、購物、文化演出,策劃開展大型旅游消費活動,培育避暑、冰雪、近郊游等文旅消費熱點,促進旅游消費提質擴容,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國際消費目的地。大力促進房地產消費。建立房地產項目前期審批綠色通道,加快推進城區內房地產貨幣安置政策出臺,建立完善房票安置機制措施,組織舉辦商品房團購促銷活動,充分釋放住房消費潛力。推動線上線下消費相結合。引導電商平臺向農村延伸,支持生活服務類電商平臺放寬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入駐條件,培育一批優質小微商戶入駐電商平臺,建設提質縣域商業體系,大力實施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項目提質升級,完善農村電商公共服務站點、快遞物流基礎設施,推動品牌消費、品質消費進農村。加大政府采購支持中小企業力度。促進酒店行業恢復發展,在嚴格遵守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前提下,支持機關企事業單位在外部定點場所舉行會議、培訓等活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全年增長6%。大力提振市場消費信心,提升消費能力。常態化開展“愛尚重慶·渝悅消費”“尋味武隆”等主題消費促進活動,引導商貿企業采取發放惠民消費券、打折、滿減等方式開展促銷活動。適時開展新一輪家電下鄉活動,探索對農村居民購買高清電視機、空調、洗衣機、冰箱、電腦、智能手機、電飯煲、熱水器等家電下鄉產品給予適當補貼。支持各類群體就業創業。積極開展農民工、脫貧人口、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等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幫扶工作,鼓勵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開展脫貧人口勞務輸出組織活動,做好留鄉返鄉脫貧人口有序承接。支持各類群體通過開設特色小店、“擺地攤”等方式創造靈活就業崗位,加大創業擔保貸款、一次性創業補貼等政策支持力度,推動經營性收入加快增長。

四是大力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加強對外交往合作。主動融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積極參與服務全市重大涉外活動,持續開發仙女山機場航線。推動大型國際會議來武設置分論壇,爭取全球性國際會議安排在武隆舉辦,邀請駐華大使等重要外賓來訪武隆。積極拓展國際友好城市朋友圈。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重點國家建立友好合作關系,深入推進與白俄羅斯米亞吉利區簽訂友好城市合作關系意向協議,與瑞士格林瓦德簽訂友好城市合作關系正式協議。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提升外商投資水平。通過新加坡中華總商會、新加坡重慶商會等機構,持續引薦文旅企業赴武隆實地考察,參與武隆文旅產業發展。提升對外貿易水平。推動武隆高山茶、土坎苕粉、羊角豆干等優勢農產品出口新加坡及東南亞地區,不斷強化對外貿易,全年實現進出口總值1350萬美元以上。發展壯大開放主體。做大做強現有開放型企業。持續加大對穗通車業等出口企業政策支持。

(五)借力區域發展大戰略,加速推進城鄉融合發展。

一是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加快推進標志性項目、突破性工作、引領性示范落實落地,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文旅主力店。以項目建設為抓手進一步提高武隆參與度貢獻度,加快推進涉及我區女山小火車風景線項目、烏江白馬航電樞紐工程、墊豐武高速公路、仙女山國家體育綜合基地、重慶至黔江高鐵等全面性、戰略性、帶動性的重大項目建設,帶動全區城市功能、基礎設施、產業能級大提升。以平臺建設為載體深度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加快推進“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最佳旅游鄉村’、2023第十八屆中國國際山地戶外運動公開賽暨公開賽20周年系列活動”等具有影響力的重大平臺建設,持續舉辦好中國·重慶(武?。┚G色發展實踐論壇暨旅游裝備博覽會等大型節會賽事活動,打造外國政要重點參訪區,建設“云上荊竹”鄉村旅游國際化宣傳平臺、喀斯特元宇宙開放世界國際產業合作平臺。深化與樂山友城聯動,爭創樂山武隆世界遺產協同創新發展示范區。大力推動巴蜀世界遺產聯盟、巴蜀文化旅游推廣聯盟等現有平臺做大做強,加密與都江堰、九寨溝、峨眉山、西嶺雪山等景區聯動,開發打造川渝旅游精品路線,爭做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的引領者和推動者。

二是深入推動“一區兩群”協調發展。落實國家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要求,聯合渝東南及周邊區縣打造大武陵、烏江畫廊等品牌。持續推動涪陵、南川對口協同發展,高水平拓展協同發展新合作領域,打造成全市協同發展的優秀樣板。推進武隆南川毗鄰地區協同發展,打造市級跨區域合作平臺,鳳來新城完成“濟南—武隆”特色產業園可研編制。持續打造渝中武隆“雙飛地園區”合作模式新亮點,聚焦產業招商和文旅合作兩大板塊,加快推進互聯網數字經濟開發等項目入駐“渝中飛地園區”,培育打造渝中武隆康養旅游、云端旅游等主題旅游線路產品。深化渝黔合作,加強與道真、務川等地區合作聯動。

是加快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加快推動城鎮化建設。深入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高質量策劃儲備濱江花園片區建設等一批提升城市品質建設項目,大力推進武隆區產城景融合發展項目(一期)、瓦廠壩片區(海成·御江上院)、中銘山水華府(3號地塊)中堆壩片區、碧桂園·江山賦、老車站片區、復烤廠片區、鐵廠坡片區、烏江白馬電航樞紐工程庫區武隆縣城段防護工程(北岸蘇家河口至烏江三橋段)、烏江白馬電航樞紐工程庫區武隆縣城段防護工程(北岸烏江二橋至烏江大橋段)、G353中嘴至渝湘高速公路復線武隆南收費站連接線改線(一期)項目、武隆區三合頭至豹巖連接線公路改造工程等項目建設,推進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建設,加大智能化市政施設建設和改造,加快打造特色旅游專業功能區縣城。推進市級城鄉融合發展先行示范區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聚焦5+2改革事項,重點圍繞綠色金融改革和搭建產業協同平臺兩項突破性任務發力,探索構建農村產權交易平臺,推動雙河鎮、仙女山街道首批試點,爭取形成典型經驗。加快推動仙女山歸原特色小鎮創建,爭取2023年底成功命名。協同推進鳳來新城建設。加快城區城市品質提升。加快打造城市門戶片區,實施老印刷廠、老公安局等22個老舊小區改造。完成城區D級危房治理后續工作。持續更新完善一批道路、供水、綠化、照明、生活垃圾分類等市政基礎設施,加快市級節水型城市創建,完工江南水廠,提質改造龍山公園、鳳山公園、世紀廣場等園林綠化,新開工渝湘高鐵武隆南站綜合交通樞紐工程,全面完工鳳山街道下油坊溝小區、芙蓉街道老建委小區等9個城鎮老舊小區燃氣配套基礎設施和4個鄉鎮保障性住房天然氣管道改造工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大力推廣在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和市區級重點項目實施以工代賑工作,出臺《操作指引》《項目清單》,扎實做好大洞河鄉等5個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后續扶持,聚焦1+3+10鄉村振興重點幫扶鄉村,全面落實25項防止規模性返貧推動鄉村振興政策措施。聚焦產業發展帶動作用,推廣新田野三農產業聯合會,探索“市場主體+集體經濟+專業合作組織+農戶”捆綁聯合發展模式,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推進開發式幫扶與保障性兜底幫扶并舉,全面拓展增收渠道。加快推進煙葉倉儲中心等一批重點項目建設,持續推動農工商旅文一體化發展,推進滄溝鄉村振興市級示范建設,以點帶面、以點促面推動全域發展。大力提升基層治理能力,力爭將滄溝鄉基層社會治理打造成市級示范。全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深入開展美麗庭院評選、發布環境衛生紅黑榜等活動,引導村民自覺履行環境衛生“門前三包”責任,提高村民維護村莊環境衛生的主人翁意識。

(六)堅持創新和改革“雙輪”驅動,蓄勢賦能全區發展。

一是持續深化關鍵領域改革。堅持以數字化變革引領全面深化改革,不折不扣承接落實中央和市級重點改革任務。不斷優化營商環境。積極融入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建設,承接落實上級優化營商環境各項改革舉措,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開展“優化營商環境我先行”專項行動,加快推廣運用“渝快辦”政務服務平臺和“渝快政”協同辦公平臺,推動政府管理服務數字化、智能化。開展“服務企業服務群眾服務基層”活動,實施“便捷生活行動”“一件事一次辦”便民服務,推進政府效率提升、服務優化。開展“護航民營企業發展”專項行動,出臺《武隆區法治護航措施》,開展“千名干部進千企”活動,加快建設武隆區“民企之家”溫馨驛站,清理市場準入和隱性壁壘,規范涉企收費,服務企業“全生命周期”,實現企業“辦事不求人、辦事不找人、辦事不見面”,推進企業降成本、破壁壘。開展“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專項行動,探索試行重點項目告知承諾制,推進重點項目在建工程無障礙施工,推進項目加快投資放量、施工環境有序。開展“督查暗訪”專項行動,推行監督管理曝光、企業評價部門試行機制。開展“信用建設”專項行動,推進消費領域信用體系建設,開展全市農戶信用體系建設試點,鞏固全國文化和旅游市場信用經濟試點地區,啟動創建國家級信用示范城市。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優化平衡財政收入結構,持續鞏固“跑冒滴漏盲”治理成效。持續推進水電氣民生改革。持續推進農業綜合水價改革工作,推進重點鄉村旅游鄉鎮(街道)且納入鄉鎮供水公司管理的供水價格實行淡、旺季價格管理,提升水電氣領域服務質量與效能。

二是全面激發創新活力動力。全面加強科技創新,推動全年研發投入達到1.8億元、增長30%以上,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0.6%以上。加強創新平臺打造。加快推進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的創建,積極爭取1—2個制造業創新中心、技術創新中心、產業創業中心落戶武隆。加快創新項目建設。加快推進微波輸能與空天太陽能電站試驗基地、重慶武隆能源裝備安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等科技創新項目。加強科技企業培育。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發揮科技型骨干企業引領支撐作用,實施科技型企業培育攻堅行動計劃,大力支持科技型企業爭取科創基金、金融信貸和直接融資,不斷擴大知識價值貸款規模,積極推薦科技企業進入重慶市企業科創板上市儲備庫,新增高新技術企業5、科技型企業60家。加強科技交流合作。深化“區群”科技協同、魯渝科技協作,聯動實施一個科技項目、開展一項科技攻關、搭建一個科技平臺、舉辦一次科技活動。進一步加強與知名高校、一流院所、重點企業合作,聯合組建高端研發機構或創新聯合體。進一步加強與北京中科老專家技術中心合作,策劃開展項目對接和成果路演等活動。

(七)增進民生福祉,不斷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一是高質量推進民生實事建設。實事求是謀項目,不吊高群眾胃口,不做表面文章,把實事辦好、把好事辦實。投資2.97億元,實施區級民生實事10件,完成芙蓉街道、雙河鎮、江口鎮等13個村的農網及8個城鎮小區居民配電設施改造,實施10個鄉鎮(街道)場鎮功能完善、綜合環境整治等競爭性民生項目,推進5-8示范點供水超濾膜水質提升,完成9個城鎮老舊小區燃氣配套基礎設施改造及4個鄉鎮保障性住房天然氣管道安裝,實施仙女山度假區品質提升工程,建設一般農村公路“斷頭路”40公里、農村入戶道路230公里,完成區殯儀館周邊環境整治和道路暢通工程,實施老舊小區電梯改造8臺,完成中小學教室燈光照明標準化改造,完成新冠感染定點和亞定點救治醫院改建。主動承接市級民生實事,積極落實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普惠性學前教育、嬰幼兒照護服務、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雙減”、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百千萬惠殘助殘行動”、農村公路生命安全防護工程、“勞動者港灣”示范點、城市綠蔭工程、小微停車場、城市公園、適齡女性免費接種HPV疫苗、公益性殯葬服務設施、地下“有限空間”安全監測整治等民生項目。高水平推進競爭性民生項目。實施好2023年桐梓鎮、火爐鎮、鳳山街道、平橋鎮、廟埡鄉、趙家鄉、芙蓉街道、白云鄉、鳳來鎮、白馬鎮競爭性民生項目,實行年中賽進度、年底賽成果,形成群眾以主人翁身份全程參與項目策劃申報、以投工投勞等方式參與項目建設的正面導向,真正解決群眾心坎上的急難愁盼事項。

二是不斷增強公共服務供給能力。提速教育高質量發展,推進集團化、學區制辦學模式改革,探索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實施“四有”好老師培養計劃、普通高中教育質量提升計劃,推進國家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區、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區創建,加快芙蓉西路幼兒園、實驗中學遷建、職業教育現代化項目建設。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鞏固國家衛生區,開展“健康細胞”創建,深化醫共體建設體制機制改革,推進人民醫院三甲創建,完成??滇t院遷建工程,加快推進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檢驗檢測綜合樓項目建設,開工建設人民醫院內科綜合樓項目,擴充全區健康科普專家庫和資源庫,常態化實施健康監測行。推進文化體育惠民,大力實施體育公園全民健身中心(含石橋大美鄉村鐵人三項訓練基地)、武隆區天文館、烏江文化廣場及配套設施等項目。加快完善城鄉文化公共服務體系,打造文化惠民工程,組織開展“格林童話之夜”、“游學巴渝·伴行千里”等市級品牌群眾文化活動,創新舉辦武隆原創歌手民謠大賽、民謠音樂季等文化活動,全年開展群眾文化活動1000場以上。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城鄉養老保險、醫療參保率均鞏固在95%以上。

三是全方位守住安全底線。堅定不移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牢牢把握安全發展主動權,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統籌抓好新階段疫情防控工作。深化落實疫情防控新政策,強化老年人、患基礎疾病群體的防控,強化醫療救治和醫療物資保供,加強基層防疫建設。全方位夯實糧食能源安全根基。全面貫徹落實《地方黨委和政府領導班子及其成員糧食安全責任制規定》,持續抓好糧食購銷領域腐敗問題專項整治各項工作;持續推動標準化糧食倉儲項目建設,力爭2023年底主體工程完工,實現政府儲糧信息化管理;持續推進優質糧食工程,積極申報“中國好糧油”“重慶好糧油”品牌;加強糧油市場異常情況監測。繼續發揮水電“壓艙石”作用,加強能源安全運行預測預警,扎實提升電力安全保供能力。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嚴格落實安全生產十五條硬措施,加強危險化學品、建筑施工、交通、校園、醫院、特種設備等重點領域安全監管,扎實抓好防汛抗旱、森林防火、地質災害、建筑施工、旅游景區安全,新開工武隆區消防訓練基地、棉花壩特勤消防站項目(含區綜合應急物資儲備倉庫、區綜合應急支隊)等項目建設。強化防汛抗旱能力,持續推進烏江、芙蓉江等重要江河預警斷面洪水預報及調度方案,保持氣象災害風險普查,抓實野外火源管控,切實加強林區巡查。加強食品安全監管,著眼規范農村食品安全管理,強化旅游食品安全保障,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和來武游客“舌尖上的安全”。統籌防范重大風險。深化國防體制改革。健全財政平穩運行機制,兜牢“三?!钡拙€,保持民生領域的投入強度。加強風險監測評估和預警,強化監管協同和上下聯動,守牢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債務風險、房地產市場風險。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深化“雙擁”工作,強化國防動員和后備力量建設,持續軍民融合項目建設。深化掃黑除惡斗爭。嚴厲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黃賭毒犯罪、涉眾型經濟犯罪,扎實開展網上政治謠言專項打擊和輿情反制。進一步落實信訪工作為民解難、為黨分憂的政治責任,持續推進“減存、控增、防變、強基”,鞏固全區和諧穩定良好局面。


附件1


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主要指標

預期目標完成情況


區十九屆人大第一次會議批準的2022年計劃草案明確的31項指標總體完成情況較好。根據國家有關指標調整變化,8項約束性指標中,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主要污染物重點工程減排量3項指標暫無法預計完成情況,億元地區生產總值安全事故死亡率1項指標未達目標,其余指標全部完成。23項預期性指標中,數字經濟增加值增速、文化產業增加值增速、旅游產業增加值增速、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增速5項指標暫無法預計完成情況,地區生產總值增速等8項指標不及預期,其余指標全部完成。具體情況如下:

14項指標如期完成或超預期完成。包括新登記市場主體增速、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游客接待量增速、旅游綜合收入增速、累計開通航線數量、森林覆蓋率、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納入國家考核的地表水斷面水質優良(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垃圾污水處理率、城鄉居民收入比、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新增城鎮就業(凈增)、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等。

9項指標不能達到預期。包括地區生產總值增速、民營經濟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累計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進出口總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糧食產量、億元地區生產總值安全事故死亡率等,無法完成的原因主要受幾個方面影響:一是受國內外宏觀環境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市內外疫情多點散發、消費復蘇態勢不佳、企業生產經營成本上升以及干旱、限電等多重因素影響。二是受我區發展基礎薄弱,新舊產業與動力轉換處于銜接期,科技創新短板突出,創新平臺、創新主體培育速度緩慢。

8項指標暫無法預計完成情況。包括數字經濟增加值增速、文化產業增加值增速、旅游產業增加值增速、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主要污染物重點工程減排量、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增速,這8項指標均為市級考核反饋指標,目前暫無法預計。



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主要指標預期目標完成情況


序號

指標名稱

單位

2022年預期

2022

完成情況

指標

屬性

備注

一、高質量發展

1

地區生產總值增速

%

6

2.5

預期性


2

數字經濟增加值增速

%

5

——

預期性


3

民營經濟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

%

61

60

預期性


4

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

%

0.64

0.5左右

預期性


5

累計高新技術企業數量

11

10

預期性


6

新登記市場主體增速

%

12以上

15.8

預期性


7

進出口總值

億元

2以上

1290萬美元

預期性


8

固定資產投資增速

%

5

11.7

預期性


9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

%

10

1.0

預期性


10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

%

2

28.8

預期性



#稅收收入增速

%

5

-8.6

預期性


二、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11

游客接待量增速

%

10

10.02

預期性


12

旅游綜合收入增速

%

10

10.8

預期性

13

文化產業增加值增速

%

8

——

預期性


14

旅游產業增加值增速

%

10

——

預期性


15

累計開通航線數量

8

8

預期性


三、綠色發展創新示范區

16

森林覆蓋率

%

66.2

66.3

約束性


17

空氣質量優良天數

350

356

約束性



#PM2.5平均濃度

微克/立方米

26

24



18

納入國家考核的地表水斷面水質優良(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

%

100

100

約束性


19

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

%

完成市上考核目標

——

約束性


20

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

%

完成市上考核目標

——

約束性


21

主要污染物重點工程減排量

完成市上考核目標

——

約束性


22

垃圾污水處理率




約束性



#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

%

完成市上考核目標

預計完成

——



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率

%

96

98



行政村垃圾有效治理率

%

100

100


23

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

%

7

——

預期性


24

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增速

%

——

——

預期性


四、產城景融合發展

25

常住人口城鎮化率

%

52左右

50.49

預期性


26

城鄉居民收入比

——

2.5:1左右

2.52:1

預期性


五、高品質生活

27

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

8

10

預期性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

7

5

預期性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

9

7

預期性


28

新增城鎮就業

3800

5806

預期性


29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

103以內

103以內

預期性


六、發展和安全

30

糧食產量

萬噸

19.2

18.82

預期性


31

億元地區生產總值安全事故死亡率

%

3.15

4.38

約束性



附件2



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主要指標預期表



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指標在結合國家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和2022年指標體系基礎上進一步優化調整,新增指標3項,刪減指標1項,調整指標2項,調整后共計33項,其中森林覆蓋率、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等7項為約束性指標,其余26項為預期性指標。

一、指標調整情況

一是為更加系統體現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增加“‘四上’民營企業增量”1項。二是為盡量與市級指標體系保持一致,增加“農業增加值增速”“城鎮登記失業率”2項,刪減“納入國家考核的地表水斷面水質優良(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1項。三是參照市級考核體系及口徑,將“新登記市場主體增速”名稱調整為“新發展市場主體增速”,將“新增城鎮就業”統計口徑從全口徑調整為凈增。

二、目標值設置情況及主要考慮

2023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預期目標為6%。主要考慮:一是2023年全市經濟增長目標為“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以上、爭取實現更好的結果”經濟走勢相銜接基礎上,綜合考慮國內外經濟形勢、宏觀政策取向和經濟增長支撐因素,深入分析近三年我區增長規律,并與“十四五”發展目標有效銜接(年均增速6.5%),6%比較符合發展規律。二是確保經濟平穩運行的客觀需要,預期目標體現了主動作為、盡力而為,有利于增強全區發展預期,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工業領域。充分考慮清潔能源產業的支撐作用,制造業全面恢復,裝備制造、綠色建材、新能源汽車等新動能加快培育,力爭工業增加值增長7%以上(規上工業總產值增長9%左右)。建筑業領域。建筑業增加值增長8.5%左右。預計在武道高速、白馬航電樞紐等重大項目拉動下,建安投資能夠保持18%以上的較快增長。在現有項目和新增入統建筑施工企業拉動下,2023年注冊在地建筑業產值預計增長11.5%左右。房地產業政策扶持力度持續加大,房地產業增加值增長6%左右,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長15%左右。其他服務業領域。繼續加強其他服務業經濟運行調度,確保各項指標全面真實反映我區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加大新增企業培育,力爭其他服務業增加值增長4.3%左右。商貿服務業。在康興瑞、汽車銷售企業等低基數拉動下,加強新增長點的培育和挖掘,力爭批零增加值增長6.1%以上;采取措施加強旅游消費合理入統,力爭住餐業增加值增長5.6%以上。農業領域。進一步提高農業產業質效,確保穩有增,充分考慮今年區農業生產數據基數較低,力爭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5%左右。

其余32項指標中,一是“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主要污染物重點工程減排量”“億元地區生產總值安全事故死亡率”4項為完成市級考核目標。二是“民營經濟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新發展市場主體增速”“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農業增加值增速”“文化產業增加值增速”24項指標目標值設置高于或相當于2022年的目標值,凸顯了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特別是“數字經濟增加值增速”“累計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等指標,基于我區發展基礎薄弱但十分重要的指標,體現我區全面完整準確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導向。三是進出口總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旅游產業增加值增速等3項指標因客觀發展實際,森林覆蓋率因口徑變化,目標設置低于2022年目標值。



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主要指標預期表


序號

指標名稱

單位

2023年預期

指標

屬性

備注

1

地區生產總值增速

%

6

預期性


一、高質量發展

2

農業增加值增速

%

5

預期性


3

數字經濟增加值增速

%

5

預期性


4

民營經濟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

%

63

預期性


5

四上”民營企業增量

45

預期性


6

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

%

0.6

預期性


7

累計高新技術企業數量

16

預期性


8

新發展市場主體增速

%

12

預期性


9

進出口總值

萬美元

1350

預期性


10

固定資產投資增速

%

10

預期性


11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

%

6

預期性


12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

%

10

預期性



#稅收收入增速

%

20

預期性


13

常住人口城鎮化率

%

52

預期性


二、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14

游客接待量增速

%

10

預期性


15

旅游綜合收入增速

%

10

預期性


16

文化產業增加值增速

%

10

預期性


17

旅游產業增加值增速

%

8

預期性


18

累計開通航線數量

8

預期性


19

森林覆蓋率

%

60.1

約束性


三、綠色發展創新示范區

20

空氣質量優良天數

354

約束性



#PM2.5平均濃度

微克/立方米

25



21

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

%

-14

約束性

以市級下達指標為準

22

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

%

完成市上考核目標

約束性


23

主要污染物重點工程減排量

完成市上考核目標

約束性


24

垃圾污水處理率



約束性



#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

%

完成市上考核目標

——



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率

%

96



行政村垃圾有效治理率

%

100


25

工業增加值增速

%

7

預期性



#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

%

5.5

預期性


26

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增速

%

7

預期性


四、高品質生活

27

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

9

預期性


28

城鄉居民收入比

——

2.51

預期性


29

新增城鎮就業

3000

預期性

凈增

30

城鎮登記失業率

%

3

預期性


31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

103以內

預期性


五、發展和安全

32

糧食產量

萬噸

19.3

預期性


33

億元地區生產總值安全事故死亡率

%

完成市上考核目標

約束性




??????29????

文件下載:

重慶市武隆區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3年計劃草案的報告.doc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國務院部門網站

地方政府網站

市政府部門網站

區(縣)政府網站

武隆區部門街鎮網站

其他網站

強姧伦久久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