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政務信息 > 武隆動態

中共重慶市武隆區委 關于制定重慶市武隆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 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日期:2021-01-07

中共重慶市武隆區委

關于制定重慶市武隆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

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2020年12月3日中國共產黨重慶市武隆區

第十四屆委員會第十次全體會議通過)

“十四五”時期是武隆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的關鍵時期。根據中央、市委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提出的系列重要指示要求,緊密結合我區實際,中共重慶市武隆區委就制定重慶市武隆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提出以下建議。

一、“十四五”時期我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形勢

1.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笆濉睍r期是武隆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五年。最具戰略指引意義的是,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親臨重慶視察并對重慶提出系列重要指示要求,為我們指明了前進方向、注入了強大動力;最具標志性意義的是,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經濟界委員聯組會時,對武隆生態旅游扶貧成效給予了充分肯定,稱贊過去的“窮鄉僻壤”現在都變成了“人間仙境”;最具里程碑意義的是,我們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凝聚力量,在全國首批摘掉了國家級貧困縣的“帽子”,翻開了撤縣設區的嶄新一頁。五年來特別是黨的十九大以來,面對錯綜復雜的宏觀形勢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沖擊,全區上下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全面貫徹中央和市委決策部署,持續打好三大攻堅戰,深入實施“八項行動計劃”,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等各項工作,堅持和深化全面從嚴治黨,堅決肅清孫政才惡劣影響和薄熙來、王立軍流毒,推動高質量發展之路越走越寬廣。綜合實力邁上新臺階,預計二〇二〇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225億元,年均增長6.9%;經濟結構持續優化,產業基礎不斷夯實,成功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旅游扶貧經驗模式兩次入選世界旅游聯盟減貧案例。創新發展實現新突破,R&D投入增幅居渝東南第一位,蔬菜、茶葉、水果等科研院所創新活力競相迸發,成功組建“綠色智庫”,國資國企、農業農村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協調發展構建新格局,城鄉區域發展均衡性協調性不斷提升,產城景融合發展步伐加快,旅游城市建設成效明顯,特色鄉鎮、美麗鄉村星羅棋布,5條鄉村旅游精品線魅力彰顯。綠色發展開辟新境界,生態環境質量更加優良,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功能更加鞏固,成為全市唯一同時獲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和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的區縣。開放發展塑造新優勢,鐵公水空開放通道更加完備,招商引資成效顯著,營商環境日益優化,綠色發展實踐國際論壇、國際山地戶外運動公開賽等影響力持續擴大。共享發展取得新成效,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社會治理體系更加完善,平安建設成效明顯,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取得重大成果。當前,全區政治生態持續向好,干部群眾精神面貌持續向上,高質量發展動能持續增強,社會和諧穩定局面持續鞏固,“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總體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即將實現,為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奠定了堅實基礎。

五年取得的顯著成績,最根本的是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也是全區廣大干部群眾團結一心、共同奮斗的結果?;仡櫸迥陙淼陌l展歷程,我們深刻體會到,有習近平總書記領航掌舵,有中央和市委堅強領導,就能戰勝前進道路上任何風險挑戰。我們要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沉心靜氣、真抓實干,以實干實績兌現市委“三個確?!闭纬兄Z,再接再厲、一鼓作氣,確保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力譜寫“十四五”時期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2.我區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挑戰?!笆奈濉睍r期,我區發展環境和條件都發生了深刻變化,面臨一系列老難題和新挑戰。從國際看,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國際環境日趨復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我區改革發展將面對更加復雜的國際環境。從國內看,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同時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我們必須統籌好發展的速度和效益,確保既實現量的合理增長、又實現質的明顯提升。從重慶看,我區經濟實力和綜合競爭力總體處于全市靠后的位置,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距離全市平均水平還有不小差距。從武隆自身看,傳統產業亟待升級,新興產業占比不高,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任重道遠,適應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還不健全,科技創新基礎薄弱,統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任務艱巨,資源環境約束趨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存在短板,社會治理有待加強,干部隊伍能力素質還需提升,人才隊伍建設還有差距,必須高度重視、切實解決。

3.我區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機遇?!笆奈濉睍r期,是武隆脫貧“摘帽”、撤縣設區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發展仍然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重慶發展,給予有力指導和重大支持,為全市發展注入強大動力。黨中央作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決策,共建“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發展、西部大開發等重大戰略深入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穩步推進,擴大內需戰略深入實施,為武隆高質量發展創造了更為有利的條件。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縱深推進,帶來諸多政策利好、投資利好、項目利好。國家和市級為應對疫情沖擊、恢復經濟發展出臺一系列支持政策,有助于更好地保護和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有助于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新一輪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縱深推進,有助于我區進一步打造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市委、市政府推動市域“一區兩群”協調發展,支持重慶東三環產業帶協同推進,支持武隆南川一體化發展,支持武隆旅游國際化發展和鳳來新城開發建設,以及航空、高鐵時代的到來,為我們發揮優勢、彰顯特色、展現作為提供了多方面有利條件。

謀劃我區“十四五”發展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要深刻把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征新要求,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保持戰略定力,辦好自己的事情,認識和把握發展規律,發揚斗爭精神,樹立底線思維,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善于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抓住機遇,應對挑戰,趨利避害,確保武隆各項事業始終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正確方向不斷前進。

二、“十四五”時期我區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思想、奮斗目標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

4.“十四五”時期我區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思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提出的營造良好政治生態,堅持“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發揮“三個作用”和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重要指示要求,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踐行新發展理念,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切實擔當新發展使命,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統籌發展和安全,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經濟行穩致遠、社會安定和諧,確保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開好局、起好步。

5.“十四五”時期我區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原則。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和完善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斷提高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能力和水平,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根本保證。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終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維護人民根本利益,激發全區人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促進社會公平,增進民生福祉,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堅持新發展理念。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積極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切實轉變發展方式,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堅定不移推進改革,堅定不移擴大開放,加強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破除制約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的體制機制障礙,強化有利于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調動全社會積極性的重大改革開放舉措,持續增強發展動力和活力。

——堅持系統觀念。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辦好發展安全兩件大事,更加注重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著力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挑戰,實現發展質量、結構、規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統一。

6.“十四五”時期我區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對標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提出的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圍繞市委對武隆發展的定位要求,充分考慮我區發展階段性特征和未來發展支撐條件,今后五年,要充分發揮承接重慶主城都市區、聯通黔北的重要聯結點功能,加快打造渝東南旅游集散中心、主城都市區后花園,建設成為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兩山”實踐創新示范區、產城景融合發展先行區,攜手南川合作發展,聯動道真協同發展。力爭到2025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全市平均水平。

——基本建成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旅游國際化發展取得實質性進展,全球區域性文化旅游交流中心建設扎實推進,旅游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產品內容更加豐富,旅游業開放程度和管理服務水平明顯提升,旅游人均消費收入和境外游客占比、過夜游客占比大幅提升,初步構建形成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評價體系,成功創建國家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成為全市國際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設的重要支撐和展示平臺。

——基本建成“兩山”實踐創新示范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生態文明制度體系不斷健全,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城鄉人居環境更加優美,基本建成山清水秀美麗之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高質量發展動能顯著增強,綠色科技含量明顯提高,綠色能源、生態資源開發利用率大幅提升,探索出一批可借鑒推廣的生態價值轉化路徑模式,具有武隆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取得重大進展。

——基本建成產城景融合發展先行區。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加快推進,城鄉區域發展協調性顯著增強,東部“產城景融合發展示范區”和西部“鳳來新城產城景融合發展拓展區”協同發展格局全面形成,以產興城、產城一體、城景互動發展成效更加突出?!疤厣剿I江休閑”旅游城市品質彰顯,鳳來新城建設初具形態,建成一批具有地域風光、民俗風情、地方風物的美麗鄉鎮和宜居村莊。

——創造高品質生活實現長足進步。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教育醫療、養老育幼、助殘扶弱等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水平顯著提升,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更加完善,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成效顯著,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深化改革開放取得重大進展。高標準市場體系基本建成,市場主體更加充滿活力,產權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進展,公平競爭制度更加健全,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持續改善。開放通道更加完善,開放平臺進一步豐富,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顯著提高。區域合作和協同發展深入推進,承接重慶主城都市區、聯通黔北的重要聯結點功能明顯增強。

——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明顯提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各個方面,人民群眾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心健康素質明顯提高,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文化產業體系更加健全,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利用進一步增強,城鄉人文內涵更加豐富,城市文化形象更加鮮明,文化強區建設邁出新步伐。

——治理效能取得顯著提升。社會主義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會公平正義進一步彰顯,政府作用更好發揮,行政效率和公信力顯著提升,社會治理特別是基層治理水平明顯提高,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全面推進,防范化解重大風險體制機制不斷健全,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能力顯著增強,地質災害、氣象災害等自然災害防治能力明顯提升,發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平安建設邁出重大步伐。

7.到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按照黨的十九大對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作出的“兩步走”戰略安排,到二〇三五年我區將與全國一道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展望二〇三五年,我區綜合經濟實力、科技創新能力大幅提升,經濟總量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將再邁上新的大臺階,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取得重大突破,現代化經濟體系初步建成?;緦崿F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各方面體制機制更加完善,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和平安建設達到更高水平。旅游業開放程度和國際化水平處于全國前列。教育、人才、體育等事業取得顯著進步,文化強區、健康武隆基本建成,市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山清水秀美麗武隆全面建成,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路徑成效成為全國示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基本實現。產城景融合發展格局全面形成,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全市中上水平,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高品質生活充分彰顯,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三、扎實推進旅游國際化,加快建設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深化“旅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耕仙女山、錯位拓展白馬山、以點帶面發展鄉村旅游,推進全域旅游向國際化發展方向轉型升級。

8.創優國際化產品體系。對標全球著名景區,加快打造世界級的山地休閑度假勝地、運動康養勝地、精品鄉村旅游目的地。仙女山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建成國際知名旅游度假區,白馬山旅游度假區基本建成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圍繞“國際鄉村生活首選地”目標提檔升級鄉村旅游。著力以旅彰文、以文促旅,充分挖掘利用喀斯特文化、生態文化、紅色文化、民俗文化、愛情文化,推動文化旅游與工業、農業、體育、商貿等深度融合發展,加快建成國家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突出沉浸式、個性化、差異化體驗需求,開發打造溫泉旅游、科技旅游、影視旅游、研學旅游、探險旅游、冰雪旅游、情侶旅游等新產品新業態。順應日益增長的健康消費需求,大力發展高端體檢、醫養抗衰、保健養生、運動康體、康復療養相關產業。梯度儲備和創建一批國家A級景區。建成“天下鵲橋”“陽光童年”等文旅項目,推進建設各類大型文旅綜合體。加快建成國際山地戶外運動基地和國際會展中心,推進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博物館建設。

9.提升國際化服務品質。加快構建“快進漫游”旅游交通網絡,積極開辟仙女山機場與國內主要城市間直飛航線、著名景區間串飛環線,力爭開通國際航線。提高景區景點與機場、高鐵、高速、國省干道間快速通達能力,鼓勵汽車租賃、共享汽車行業發展。引進國際知名酒店、國際品牌連鎖酒店入駐,打造一批主題酒店、精品民宿、特色民居。引進國內外品牌餐飲企業,打造適應不同需求的特色餐飲集群。開發入境游客“自由行”智慧旅游系統,打造自助游智能服務體系。營造國際化語言環境,推行路牌標識、旅游信息指南等雙語化、多語化,提高涉旅行業人員外語服務水平。提升旅游從業人員專業素養,培養引進高級旅游管理人才。對接國際慣例和通行規則,全面推進旅行社、景區、酒店、鄉村旅游等領域標準化服務體系建設。

10.加大國際化營銷力度。加強文化旅游整體形象塑造推廣,推動“人間仙境·度假圣地”“自然的遺產·世界的武隆”品牌標識享譽全球。開展節慶賽事營銷,引進國際性文化活動、體育賽事等,打造一批地方特色演藝項目、節慶活動。推進影視營銷,開展影視作品創作拍攝、首映發布、評選頒獎等活動。強化創意理念,精心策劃事件營銷,持續引發關注熱點。充分運用新技術新媒體,構建全媒體時代的立體營銷體系,形成多渠道、高密度的疊加效應。加強與國際頂級社交平臺合作,加大在主流媒體的宣傳推廣力度。加強與跨國旅行商、在線旅行商合作,設立境外營銷中心,打造全球營運網絡。

11.加強國際化交流合作。加強與國際旅游組織、亞太旅游協會、世界旅游理事會等交流合作,爭取設立國際旅游組織分支機構。持續辦好綠色發展實踐國際論壇、國際山地戶外運動公開賽等國際交流活動,爭取設置全球旅行商大會等國際性論壇會議分會場,豐富對外交流平臺載體。拓展合作范圍和領域,深化與國外友好城市、友好景區合作互動,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交流合作,拓展與東盟、歐美、非洲等國家地區交流合作。推進教育、醫療等領域國際交流合作,積極引進興辦國際學校和國際醫院。

四、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加快建設“兩山”實踐創新示范區

積極探索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路徑通道,走好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加快構建具有武隆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打造綠色創新發展新高地、人與自然和諧宜居新典范。

12.創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轉化機制。鞏固提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創建成果,積極發展氣候經濟、山上經濟、水中經濟、林下經濟,把更多生態資源轉化為旅游資源、生態產業、綠色產品。健全完善自然資源產權制度,嚴格落實資源有償使用制度。開展排污權、碳排放權、生態地票、林票交易,推進森林覆蓋率橫向生態補償。推進綠色金融建設,探索創新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保險、綠色要素交易等金融產品。探索建立生態系統價值核算和指標體系,健全完善生態治理、“兩山”評估考核等機制,逐步形成政府主導、企業和社會各界參與、市場化運作、可持續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

13.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積極融入全市“智造重鎮”“智慧名城”建設,推動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推進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超算等大數據產業發展,積極發展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加快發展線上業態、線上服務、線上管理,積極培育智能化新產品、新模式、新職業。實施數字化裝備普及行動,打造一批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推動數字化由生產制造環節向企業資源、供應鏈、倉儲物流管理等環節延伸。推進數字鄉村建設,縮小城鄉數字鴻溝。加強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建設,開發培育智能化應用場景,挖掘數據資源的商用、民用、政用價值,拓展智慧政務、智慧交通、智慧社區等智能化應用。深入實施“云長制”,加快建設政府數據統一共享開放平臺。強化數據安全保障體系建設,加強個人信息保護。提升全民數字技能。

14.提質發展生態工業。全面推行“生態+”“+生態”發展新模式,主動承接成渝地區、東部沿海地區優質產業和產業集群轉移,主動為主城都市區提供產業配套。發展清潔能源產業,加快構建頁巖氣全產業鏈。發展旅游商品加工業,推進食品類旅游商品、特色文創產品、工業藝術品、地方手工藝品等生產加工產業化發展,打造旅游消費品產業集群。發展智能裝備制造業,推動智能機器人、智能穿戴、智能家居等智能終端產品研發生產。引進培育高端家具、品質家紡、品牌家電等龍頭企業和配套企業,加快發展家具家居家紡家電產業。打造開發、設計、生產、施工配套完善的裝配式建筑全產業鏈。推進新型材料、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條延伸,加快裝備制造、機械加工等產業優化升級。

15.做優做強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堅持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為底線,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落實“米袋子”和“菜籃子”負責制,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持續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2+6+N”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產業體系構建,大力發展高山蔬菜、高山茶葉和特色水果、中藥材、生態畜牧、生態漁業、特色糧油、特色經濟林等主導產業,鞏固發展烤煙、桑蠶等傳統優勢產業,不斷提升集約化、規?;?,增強質量效益和市場競爭力。推進農業品種、品質、品牌建設,加強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地理標志農產品認證和管理,做靚仙女紅茶、武隆羊肉等特色品牌。培育一批農業龍頭企業,落地一批工廠化農業項目,做大豆干、苕粉等地方農特產品精深加工業。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推動智慧農業建設,推進宜機化改造和高標準農田建設,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16.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大力發展生產性、生活性服務業,推動向專業化、多樣化、高品質和價值鏈高端轉化升級。發展總部經濟,引進一批企業總部、研發設計中心、結算中心落戶。發展現代金融服務業,支持各類金融機構在武設立分支機構,鼓勵和引導符合條件的民間資本參與信托、融資租賃、消費金融、貨幣經紀、商業保理等新型金融機構的發起設立。發展現代物流業,推動物流服務社會化和專業化,加大城鄉區域物流配送中心和末端配送網點建設力度,建設一批內外貿結合的專業市場,推進“四式聯運”物流集散中心建設。積極發展跨境電商、農村電商,鼓勵企業利用第三方平臺開展銷售,做大做強區域性電商品牌。加大會展專業機構和中介機構引進培育力度,加快發展現代會展服務業。大力發展法律服務、工業設計、商務咨詢、體育、家政、寄遞等服務業,打造一批服務業知名品牌。

17.堅決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堅決貫徹“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方針,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不斷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加強生態環境執法監測能力建設,強化跨區域聯防聯治,嚴格落實河長制、林長制,強化烏江、芙蓉江、仙女山、白馬山等重點生態功能區域保護。嚴格落實長江十年禁漁。實施一批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示范項目和標志性工程,加大小微濕地保護力度,涵養好芙蓉湖國家濕地公園,守護好世界自然遺產地。持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統籌推進大氣、水、土壤、噪聲等生態環境治理,全力防范生態環境風險。支持綠色技術創新,推進清潔生產,發展環保產業,推進重點行業和重要領域綠色化改造。發展綠色建筑。倡導和推進綠色生產生活方式,鼓勵綠色消費,推行垃圾分類和減量化、資源化。

五、統籌城市提升和鄉村振興,加快建設產城景融合發展先行區

聚焦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圍繞提升城鄉產業功能、旅游功能、服務功能和生態功能,努力實現城市與鄉村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18.優化產城景融合發展的空間布局。提升規劃編制水平,強化規劃監督實施,統籌土地利用、產業布局、人口規模和環境容量,加快推動形成主體功能明顯、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東部打造“產城景融合發展示范區”,西部打造“鳳來新城產城景融合發展拓展區”,構建東西部協調互補的統籌城鄉區域發展空間布局。著力改革創新體制機制,加快破解制約產城景融合發展的“人”“地”“錢”等問題,增強人口集聚力、內需帶動力、發展競爭力。打造一批產城景融合發展示范片和示范鄉鎮,輻射帶動全域產城景融合發展。

19.高標準規劃建設鳳來新城。堅持未來現代城市發展方向,堅持產城景融合發展,將鳳來新城打造成為支撐武隆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融入主城都市區的“橋頭堡”。強化規劃引領,按照“三年出形象、五年顯成效、十年鑄新城”開發時序,精心編制《鳳來新城總體發展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把交通建設放在突出位置,建成武隆至兩江新區高速公路平橋至龍潭段,規劃建設鳳來新城至城區快速通道,爭取廣涪柳鐵路、“南岸—南川—武隆—涪陵”軌道快線等項目途經鳳來新城。合理規劃布局,加快推進水利、能源、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統籌山水、城區、園區、景區、鄉村等要素,加強城市風貌塑造,優化城市配套功能,彰顯都市田園城市獨特魅力。有效承接主城都市區產業配套、轉移,打造綠色農副產品、家具家居、民俗旅游商品等加工、交易、物流基地,大力發展度假康養、休閑娛樂、酒店餐飲等生活性服務業和商務會展、研發試驗、檢驗檢測等生產性服務業,著力培育城郊型經濟。

20.加快提升城市品質。落實城市更新行動,統籌生產、生活、生態、安全需要,加快提升城市經濟品質、人文品質、生態品質、生活品質,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特色山水·濱江休閑”旅游城市??茖W論證和統籌推進人行天橋、跨江大橋、立交橋、下穿道、軌道交通、智慧停車場等建設,加快南北濱江路、城市環線建設,增加高速下道口與城區直連通道,構建更加高效便捷的通行網絡。推進商貿綜合體、特色商圈、步行街等建設,打造一批特色夜市街區,聚集人氣和商氣,繁榮城市經濟。嚴格管控沿江區域開發強度和建筑高度,合理規劃建設“半山城區”,打造一批親水平臺、臨江廊道,營造顯山露水、錯落有致的城市風貌。加大舊城改造力度,建設一批高品質住宅社區,改善群眾居住品質。綜合利用零星用地、低效用地建設一批“微公園”“微廣場”,提升城市公共空間品質。實施文化植入、景觀打造和綠化美化工程,保留歷史記憶,延續城市文脈,推動實現自然優美、人文醇美。充分挖掘城市人文內涵和再生價值,塑造特色鮮明的城市文化形象。優化產業布局和功能分區,增加多層次公共服務供給,逐步實現職住平衡,提高城市宜居程度。推進智慧城市、海綿城市建設。深化“細管、眾管、智管”,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21.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充分認識新發展階段做好“三農”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重中之重,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傄?,全力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全面推進“五個振興”。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把鄉鎮建成服務農民的區域中心,編制實施村莊規劃,保護傳統村落和鄉村風貌,提高鄉村水、電、路、氣、通信、廣播電視、物流等基礎設施建設管護水平,提升農房建設質量。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豐富鄉村經濟新業態新模式,拓展農民增收空間。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推動鄉村人才振興。因地制宜推進農村改廁、生活垃圾處理和污水治理,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落實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政策,豐富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實現形式,穩步推進宅基地制度改革,保障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鼓勵依法自愿有償退出或轉讓。積極探索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加快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持續深化農村“三變”改革,深入推動“三社”融合發展,發展新型集體經濟。支持城市資本、技術等投入鄉村振興事業,促進城鄉經濟循環。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健全完善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續幫扶工作,加強扶貧資產管理。完善農村低收入人口幫扶機制,落實好低保制度與解決相對貧困政策有效銜接機制。用好東西部扶貧協作、國家部委定點幫扶、市級幫扶集團和相關區縣對口幫扶資源,完善社會力量參與幫扶機制。

六、強化協同聯動發展,塑造區域合作競爭新優勢

用好“一區兩群”區縣對口協同發展機制,促進區域合作、抱團發展、互利共贏,不斷拓展發展新空間、培育發展新動能。

22.加快打造主城都市區后花園。依托武隆優良的生態環境和豐富的旅游康養資源、山地特色農業資源,為主城都市區提供更多優質生態康養產品、度假旅游產品和綠色農特產品,打造全市高品質生活示范承接地、主城市民首選的近郊康養度假目的地。建設一批醫養融合示范基地、生態康養示范基地,培育氣候養生、中醫養生、溫泉養身、體育養身等康養業態,不斷滿足主城都市區市民健康保健、養老養生需求。積極拓展賽事運動、鄉村民宿、游輪游艇、自駕房車等度假業態,大力培育不同層次、不同形態的休閑度假特色產品和服務品牌。建設一批觀光農業、創意農業、循環農業、景觀農業體驗園和示范村點,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產銷無縫銜接和冷鏈物流體系,成為主城都市區綠色農特產品重要供給地。提高公共交通、教育醫療、社會保障、文化娛樂等領域公共服務與主城都市區同城化發展水平,努力打造和諧優質的公共服務環境。

23.加快打造渝東南旅游集散中心。整合提升城區、仙女山、白馬山游客接待中心,構建集交通換乘、車輛租賃、產品展示、旅游消費等功能于一體的渝東南樞紐性旅游綜合服務平臺,增強對渝東南文旅融合發展的輻射帶動效應。實施“城景通”“景景通”工程,聯接暢通與“一區兩群”重點景區、游客接待中心等交通網絡。匯集整合渝東南旅游信息資源,集中提供涵蓋旅游各要素環節的中介服務和咨詢服務。推進烏江博物館、渝東南武陵山區非遺文化展示體驗中心、民俗文化旅游消費品集中交易中心等建設,提高對烏江畫廊旅游示范帶、武陵山區民俗風情生態旅游示范區建設的引領能力。

24.推動武隆南川一體化發展。著力推動武隆南川一體化發展,細化合作機制、合作載體和合作內容,攜手打造涵蓋武隆區鳳來、廟埡、平橋、鴨江、和順、大洞河、白云等7個鄉鎮以及南川區水江、山王坪、騎龍、中橋等4個鄉鎮的全市跨行政區域一體化發展示范樣板。統籌建設時序和實施步驟,以鳳來新城為核心,以樂村白云大洞河康養組團、水江鳳來產業組團為支撐,以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特色產業集聚協同、產城景融合發展示范、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生態環保聯防聯治等為重點,聯動南川打造主城都市區與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群融合發展示范區。

25.聯動黔北地區協同發展。圍繞商貿物流、旅游康養、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等領域,加強與道真、務川乃至遵義等黔北地區市縣合作,共同提升區域發展能級。推進武隆至遵義高速鐵路建設,加快武隆至道真高速公路建設,進一步暢通成渝地區至東南沿海及黔北地區融入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的交通通道,帶動人流、物流加速集聚。整合武隆與道真文旅融合資源、生態康養資源、農特產品資源、中藥材資源,共同打造精品旅游線路、康養產業發展示范區、農特產品加工產業園區和中藥材交易市場,共同構建一批跨區域市場平臺。在武隆與黔北區縣交界區域合作打造一批風情小鎮、旅游小鎮、邊貿集鎮,促進文化交流和商貿合作。

26.增強區域發展整體合力。加強與涪陵區、長壽區等主城新區交流合作,強化生物醫藥、裝備制造、新型材料、商貿物流等方面產業協作,共同推進重慶東三環產業帶加快發展。攜手涪陵區、豐都縣協同構建大仙女山旅游環線,聯合建設大武陵山旅游度假區。圍繞文化旅游、公共交通、生態環保等領域,加大與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群其他區縣合作力度,細化合作項目、合作載體和合作機制,不斷提升區域發展的整體能級。

七、對接強大國內市場,在融入新發展格局中展現新作為

緊扣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與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著力探索融入新發展格局的有效路徑。

27.積極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立足國內大循環,發揮武隆比較優勢,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促進產業、人口及各類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積極參與和主動融入共建“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發展、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國家戰略,加強與周邊地區和全國重點旅游地區對接,用好航空高鐵時代到來的通道優勢,全面加強產業發展、科技創新、對外開放等領域合作,實現互惠互利、合作共贏。注重與市域“一區兩群”區縣協調聯動,協同破除生產要素市場化配置和商品服務流通等體制機制障礙,形成良性經濟循環。

28.全面促進消費。順應消費品質化、多元化升級趨勢,打造區域性旅游消費新高地,助推全市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提檔升級傳統商貿業,大力引進中高端消費品牌企業和產品業態,不斷提高消費供給能力。創新發展消費模式,大力發展假日經濟、共享經濟、首店經濟、直播經濟、夜間經濟,擴大消費潛力釋放。優化消費環境,健全完善消費者權益保護機制,提升群眾放心、舒暢的消費體驗。積極開展消費服務領域人工智能應用,大力發展在線教育、在線醫療等新業態新場景,引領新型消費加快發展。加大力度培育中等收入群體,以農民工、新型職業農民、高校畢業生等為重點,推動高質量就業帶動收入穩定增長。依托航空、高鐵便利條件,培育壯大旅居度假消費人群。圍繞鳳來新城規劃建設,提高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水平和產業集聚能力,吸引人口匯聚,增加消費載體和消費主體。完善電子商務平臺交易、物流、支付、專業化服務等產業鏈條,大力培育遠端消費主體,推動消費轉型升級。

29.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圍繞新型基礎設施、新型城鎮化和重大工程建設,加大基礎設施、農業農村、科技創新、社會民生等領域補短板力度,動態完善、滾動實施“十四五”規劃重大項目庫,積極爭取納入市級和國家投資計劃,不斷優化投資結構。創新政府投資方式,運用信托基金、PPP等方式規范有序盤活存量優質資產,發揮政府投資撬動作用,加強投資績效評估管理,提升投資規模和有效性。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建立多元化投融資平臺,破除民間資本準入障礙,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強化“項目池”“資金池”“資源要素池”對接,加強財政資金、國有資產、金融資源協同,提高資本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增強投資有效性,讓更多基礎設施投資形成優質資產、產業投資形成實體企業、民生投資形成消費潛力。

八、持續深化改革開放創新,不斷激發高質量發展動力活力

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堅定不移走改革開放道路,不斷匯聚發展優勢、增強發展動能,奮力開創武隆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30.接續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落實統一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開展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行動。深化財政體制改革,加快建立現代預算管理制度,健全政府債務管理制度,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推動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等要素市場化改革,健全要素市場運行機制。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深化行政審批體制和“放管服”改革,對新產業新業態實施包容審慎監管。持續深化區屬國有企業改革,完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提升國有資本配置效率,支持國有企業市場化轉型、實體化運作、專業化發展、多元化經營,增強國有企業競爭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促進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深化效率導向的國資經營評價制度改革。推動企業“上云、上規、上市”,促進各類市場主體發展壯大。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構建親清政商關系,破除制約民營企業發展的各種壁壘,推動建立面向民營企業的救助補償機制。穩步推進殯葬改革,不斷提高殯葬服務能力水平。推進統計現代化改革、行政區劃調整改革。

31.大力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以推進旅游國際化發展為引領,在更廣領域、更大范圍實施對外開放,推動成為重慶建設中西部國際交往中心的重要支撐點。統籌東西南北四個方向、鐵公水空四種方式、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四類要素,加快形成貫通交匯絲綢之路經濟帶、西部陸海新通道、南向大通道與長江經濟帶的開放大通道。提升城區、鳳來新城、度假區、工業園區等開放平臺功能,對接成都高新產業示范區、中國西部(重慶)科學城、中新示范項目等開放平臺,爭取一批高新項目或配套項目落戶。加強外貿外資外經聯動,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高標準規劃打造高鐵商務區、臨空經濟區、臨港加工區,規劃建設“金融樓”“商務服務樓”“總部經濟樓”等對外經濟開放平臺,引進培育一批特色突出、外向度高的市場主體。深化與市內外友好地區、國際友城的合作交流,積極與境內外地區、城市締結友好關系。聚焦企業設立經營發展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加快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進一步健全完善招商工作激勵考核機制、重大項目“一對一”聯系服務制度等。

32.切實增強科技創新能力。注重前沿科技創新,推進星球低重力環境復現地基模擬裝置、地外生態系統地面模擬科學裝置等重大科技項目實施。更加注重協同創新,引進和培育一批成長性好、競爭力強的創新型企業,力爭在智能裝備制造、新型材料、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鼓勵各類創新平臺提升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鼓勵企業通過技改擴大生產規模、提高核心競爭能力。加大農業科技專家大院、農業科技創新示范基地等建設力度,利用蔬菜、水果、茶葉等科研機構攻關突破和推廣運用一批產業化創新成果,加快建設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加強與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籌建一批專家工作室、聯合實驗室、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學生社會實踐基地。鼓勵扶持高層次人才團隊來武創新創業,支持科研機構、科技人才休憩療養機構落地。創新“候鳥”人才引進機制和使用模式,搭建“候鳥”人才工作站、科研工作站等服務對接平臺。優化政府科技投入方式,強化科技金融支撐,引導全社會加大創新投入。

九、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扎實推進文化強區建設

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堅定文化自信,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緊緊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促進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相統一,不斷提升我區文化軟實力。

33.提高社會文明程度。推動形成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思想觀念、精神面貌、文明風尚、行為規范。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圍繞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等重大問題,加強理論學習、宣傳普及、研究闡釋。推進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加強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弘揚黨和人民在各個歷史時期奮斗中形成的偉大精神。深入推進公民道德建設、志愿服務建設、誠信社會建設、網絡文明建設,實施文明創建工程,鞏固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成果。提倡艱苦奮斗、勤儉節約,開展以勞動創造幸福為主題的宣傳教育,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深化農村移風易俗,維護社會公序良俗。開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

34.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推動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哲學社會科學事業全面繁榮發展。實施文藝作品質量提升工程,不斷推出反映時代新氣象、謳歌人民新創造的精品佳作。推進媒體深度融合,實施全媒體傳播工程,做強新型主流媒體,建強用好區融媒體中心。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體建設,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推進區美術館、白馬山戰役紀念館、智慧廣電等文體設施和文體項目建設。傳承發展優秀傳統文化、地域文化,做好地方史志編撰工作,加強文物古籍保護、研究、利用。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增強人民體質,促進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全面發展。

35.健全文化產業體系。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善文化產業規劃和政策體系,加強文化市場體系建設,反映人民審美追求,擴大優質文化產品供給。發展文化產業園區和特色文化旅游街區,打造紅色文化基地和影視產業基地。培育發展文化企業和文化市場中介服務機構,大力發展工藝美術、網絡視聽、動漫游戲等文化產業。實施“文化+”“旅游+”戰略,推動文化和旅游在業態、品牌、市場、服務等方面多元交融、互促共進,打造文旅融合發展新標桿。推進數字文旅建設,培育數字文創、數字藝術展示、數字文化裝備等新業態。促進文旅業態與商貿業態多元交融,拓展藝術場館、實體書店、劇場影院等文旅消費空間,培育多元文旅消費模式。

十、全力推進社會民生事業,努力創造高品質生活

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提升公共服務質量和水平,扎實推動共同富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36.統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提檔交通網,加快渝湘高鐵、渝湘高速復線、白馬航電樞紐等項目建設,推進墊豐武高速、武隆—涪陵高鐵等項目建設,提升區內干線公路暢達能力,實施農村小康路通暢工程,加快城區、白馬、土坎、中嘴等客(貨)水運碼頭建設。筑牢水利網,強化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鄉供水體系,提升水資源配置和水旱災害防御能力。豐富能源網,完善能源保障體系,推進仙女山、白馬山旅游度假區冬季集中供暖項目建設,布局實施城鄉頁巖氣輸送管網。升級信息網,加大5G通信基站建設力度,實現5G、千兆以上網絡重點區域全覆蓋,搭建一批生態工業互聯網平臺、人工智能服務平臺、轉型促進平臺,有序推進數字設施化、設施數字化。

37.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堅持經濟發展就業導向,擴大就業容量,提升就業質量,促進充分就業,保障勞動者待遇和權益。更加注重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統籌城鄉就業政策,健全就業公共服務體系、勞動關系協調機制、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搭建一批勞務協作基地、創業就業示范平臺,推動高校畢業生、返鄉農民工、退役軍人、困難群眾等重點群體多渠道就業創業。擴大公益性崗位安置,幫扶殘疾人、零就業家庭成員就業。做好城鄉勞動力資源開發利用工作。支持和規范平臺就業、網絡就業、共享就業等新就業形態,健全就業需求調查和失業監測預警機制。

38.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發展普惠性學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建成國家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區。優化城鄉學校布局調整,加快學校標準化建設,推進義務教育發展優質均衡區創建。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引進優質教育資源,探索集團化辦學和學區制管理,推進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多樣特色發展,大幅提升教育質量。推動普職協調發展,深化職普融通、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促進職業教育“雙高”建設,大力培育適應發展需要的技能人才。積極發展高等教育,引進市內外高等院校來武設立分校(分院)。充分調動社會力量投資辦學積極性,大力支持和促進民辦教育發展。規范校外培訓機構建設。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提升教師教書育人能力素質,重視青少年身體素質和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學校教育信息化應用水平,推進“智慧校園”建設。完善終身學習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營造全民學習濃厚氛圍。

39.深入實施健康中國武隆行動。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全面加強衛生健康體系建設。健全疾病預防控制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預警處置機制,提高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能力。加大優質醫療資源引進力度,布局打造區域醫療中心。堅持基本醫療衛生事業公益屬性,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建立穩定的公共衛生事業投入機制。加強區級醫院等級創建,區人民醫院成功創建三甲醫院,區婦幼保健院成功創建二甲醫院,加快區中醫院創建三乙醫院。完善分級診療制度,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提高基層醫療機構診療能力。堅持中西醫并重,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支持社會辦醫,推廣遠程醫療。提升健康教育、慢病管理和殘疾康復服務質量,重視精神衛生和心理健康。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促進全民養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40.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優化城鄉社會保險制度銜接、轉移接續和異地服務,落實基本養老、基本醫療保險籌資和待遇調整機制,鞏固全民參保登記成果。健全靈活就業人員社保制度。健全新時代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做好優撫安置工作。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完善以扶老、助殘、救孤、濟困為重點的綜合社會福利制度。堅持男女平等基本國策,保障婦女兒童合法權益。落實國家生育政策,提高優生優育服務水平,發展普惠性托幼服務、嬰幼兒照護服務。落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健全基本養老服務體系,發展普惠型養老服務和互助性養老,推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同發展。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大力發展公租房、政策性租賃住房、共有產權住房,保障群眾住有所居。

41.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發揮群團組織和社會組織在社會治理中的作用,暢通和規范市場主體、新社會階層、社會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參與社會治理的途徑。孵化一批專業化社會組織,培育造就一批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以社區為重點,推動社會治理和服務向基層下移,深化基層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完善人民群眾參與社會治理的組織形式和制度化渠道,增強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實效。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深化“楓橋經驗”重慶實踐,完善信訪制度和各類調解聯動工作體系,構建源頭防控、排查梳理、糾紛化解、應急處置的社會矛盾綜合治理機制。推進現代科技與社會治理深度融合,提高社會治理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十一、統籌發展和安全,筑牢安全發展底線

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統籌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提高重點領域防范抵御風險能力,確保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

42.堅決維護政治安全和國家安全。堅定維護國家政治安全、制度安全、意識形態安全,健全政治安全風險研判、防控協同、防范化解機制,深入抓好政治安全風險隱患排查化解,嚴密防范和嚴厲打擊敵對勢力滲透、破壞、顛覆、分裂活動。扎實開展反邪教斗爭,依法處置宗教非法活動。嚴格落實黨委(黨組)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加強意識形態陣地建設管理。提高網絡綜合治理能力,持續凈化網上政治生態。加強網絡安全保障體系和能力建設,做好網絡意識形態工作。落實集中統一、高效權威的國家安全工作領導體制和國家安全審查監管制度,加強國家安全執法。強化維護國家安全所需資金、物資、技術、裝備、人才等方面保障能力。深入開展國家安全宣傳教育,增強全民國家安全意識,鞏固國家安全人民防線。

43.突出抓好經濟安全。加強經濟安全風險預警、防控機制和能力建設,確保重要產業、基礎設施、戰略資源等關鍵領域安全可控。維護金融安全,健全完善金融風險防控體系,嚴厲打擊違法違規金融活動。穩妥處置政府隱性債務,提高債務化解能力,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風險的底線。注重防范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科技發展風險,加強個人信息保護,提升全民數字技能。切實維護糧食安全,加強糧食生產、儲備和流通能力建設,增強糧食安全保障能力。維護水利、電力、供水、油氣、交通、通信、網絡、金融等重要基礎設施安全,保障能源安全,提高水資源集約安全利用水平。

44.切實保障公共安全。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護人民生命安全擺在首位,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完善和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強礦山、危險化學品、建筑施工、交通、校園、高層建筑、旅游景區等領域安全監管,有效防范和堅決遏制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發生。著力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加強全過程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體系建設,堅守生命安全紅線和健康底線。加強自然災害、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體系建設,提高抗洪搶險、森林防滅火、生產安全等領域專業救援能力。加強應急物資保障體系建設,打造區域性應急物資保障基地。深化平安武隆建設,健全立體化信息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推動掃黑除惡常治常效,防范和打擊暴力恐怖、黑惡勢力、新型網絡犯罪和毒品犯罪,營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

45.加強國防動員和后備力量建設。鞏固強化黨管武裝、黨管國防動員的職能定位,注重培樹先進典型,不斷提高國防動員和后備力量建設水平。落實國防動員法規制度,支持國防和軍隊跨軍地改革。深化民兵調整改革成效,優化民兵力量體系,推進民兵建設轉型,大幅提升平時服務、急時應急、戰時應戰能力。加強專武干部隊伍建設。強化國防教育宣傳普及,推進民兵訓練基地、國防教育體驗園、軍事戰場體驗園、人民防空工程等建設。鞏固提升全國雙擁模范城(縣)創建成果,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開創軍政軍民團結新局面。

十二、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為實現“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提供堅強保證

實現“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廣泛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凝聚起推動發展的強大合力。

46.提高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貫徹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深學篤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完善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組織體系,切實加強對本地區本部門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統籌協調,確保黨中央和市委決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實處。堅持和完善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強化黨委決策和監督作用,把握正確發展方向,加強調查研究,強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綜合分析和精準研判,提高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切實把黨領導經濟工作的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

47.持續營造風清氣正良好政治生態。深化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監督責任,不斷提高黨的建設質量。堅持不懈加強黨的政治建設,深入開展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所作重要講話和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回頭看”,鞏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全面徹底干凈肅清孫政才惡劣影響和薄熙來、王立軍流毒。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持續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落實好基層減負工作。把嚴的主基調長期堅持下去,堅定不移正風肅紀反腐。堅持法治與德治相結合,深化拓展“以案說紀、以案說法、以案說德、以案說責”警示教育,深入推進“以案改治理、以案改監管、以案改制度、以案改作風”,發揚積極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以政治生態持續凈化促進發展環境不斷優化。

48.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落實好干部標準,大力發現培養選拔年輕優秀干部,著力把符合黨和人民事業需要的好干部選出來、用出來、管出來、帶出來。強化干部思想淬煉、政治歷練、實踐鍛煉、專業訓練,提高各級領導班子和干部適應新時代新要求抓改革、促發展、保穩定水平和專業化能力。改進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政績考核,完善干部擔當作為激勵機制,落實激勵干部充分展現才干、大力創新創業措施,以正確用人導向引領干事創業導向。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加強和創新各領域基層黨建工作,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營造“近悅遠來”人才發展環境。細化人才項目扶持、特色人才開發、專業人才提升、創新人才培育具體措施,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培育壯大德才兼備的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隊伍。

49.推進社會主義政治建設。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支持和保障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行使職權,加強人大對“一府一委兩院”的監督。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支持政協充分發揮人民政協專門協商機構作用,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廣泛凝聚共識,積極開展協商議政。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充分調動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全面貫徹黨的僑務政策。落實中央對臺方針政策。加強與港澳地區交流合作。做好新時代民族宗教工作,持續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深化群團改革,進一步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的橋梁紐帶作用,把各自聯系的群眾緊緊凝聚在黨的周圍。全面加強依法治區,統籌推進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大力建設法治政府、法治社會。

50.確?!笆奈濉币巹澓投柸迥赀h景目標各項任務落到實處。按照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市委五屆九次全會精神及區委十四屆十次全會部署,制定我區“十四五”規劃綱要和專項規劃,形成定位準確、邊界清晰、功能互補、統一銜接的規劃體系。加強勞動力、土地、資本、技術、數據等資源要素保障力度,提高資源要素配置效率,充分激發全社會創造力和市場活力。圍繞補短板、強弱項、提質量,研究提出和謀劃儲備一批對區域內乃至全國全市有影響力的重大工程項目,加強向上對接力度,力爭更多事項納入國家和市級“十四五”規劃內容。健全政策協調和工作協同機制,完善規劃實施監測評估機制,抓好任務分解和責任落實,確保區委關于“十四五”發展的部署要求落到實處。

實現“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意義重大,任務艱巨,前景光明。全區上下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同心同德、頑強奮斗,為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發:各街道黨工委,各鄉鎮黨委,區委各部委,區級各部門黨組(黨委、黨工委),各人民團體黨組,區屬各企事業單位黨組織。

中共重慶市武隆區委辦公室? ? ? ? ? ? ? ? ? 2020年12月31日印發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國務院部門網站

地方政府網站

市政府部門網站

區(縣)政府網站

武隆區部門街鎮網站

其他網站

強姧伦久久久久久久